
人越老越「多愁善感」? 《Nature》研究:老年人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
隨著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老」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近期刊載於權威期刊《Nature》之子刊物《Nature Aging》的研究表明,老年族群在負面的社會情感事件(如觀看別人受苦的影片)影響下,大腦的「靜息狀態網絡」的調節與恢復將發生改變。
隨著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老」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近期刊載於權威期刊《Nature》之子刊物《Nature Aging》的研究表明,老年族群在負面的社會情感事件(如觀看別人受苦的影片)影響下,大腦的「靜息狀態網絡」的調節與恢復將發生改變。
對同類抱持「同理心」而產生利他行為,並非人類獨有,連老鼠亦然?社會性自私行為與利他行為的複雜成因,一直是科學關切的對象,國際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最新研究指出,小鼠是否做出「利他」或「自私」行為,受到對象是否為活體同類以及對象的熟悉程度影響。其關鍵在大腦中的杏仁核、前額葉的神經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