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耳鳴」問題好不了怎麼辦? 營養師揭5招:喝「這種茶」有望抒緩症狀
你目前深受「耳鳴」所苦嗎?耳鳴可能會造成患者極大的不適感,而且生活中不時就會發生,卻往往拿它一點方法也沒有。建議目前受耳鳴所苦的民眾,除了盡快就醫獲得治療,平時也可透過飲食調整,幫助緩解耳鳴帶來的不適感,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你目前深受「耳鳴」所苦嗎?耳鳴可能會造成患者極大的不適感,而且生活中不時就會發生,卻往往拿它一點方法也沒有。建議目前受耳鳴所苦的民眾,除了盡快就醫獲得治療,平時也可透過飲食調整,幫助緩解耳鳴帶來的不適感,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常常「耳鳴」卻找不到病因?耳鳴一般是外界無聲響發生時,個體聽到尖銳、轟鳴或是與心跳同步的脈動聲。根據統計台灣每五人有一個人曾有耳鳴問題 ,成年人耳鳴的盛行率高達15-20%,是最常見的耳鼻喉科就醫原因之一。
煩人的痘痘問題、面部疤痕,甚至是皮膚疾病如濕疹,竟可透過「針灸」療法加以改善?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中醫師表示,診間有一28歲患者,自青春期以來就很容易長痘痘,近2個月症狀更嚴重,且合併面部出油的狀況,大大影響外表與生活品質。
近日自覺身體「怪怪的」,去醫院檢查卻沒有診斷出任何異常,且於假期、放鬆狀態時,身體的異常感就會自動消失。若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需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分析,自律神經失調者經常會自覺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並合併有「渾身不對勁」的感受。
長期鼻塞以為是過敏,沒想到竟是罹癌前兆?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呂彥德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女性患者,因鼻塞數週而前往耳鼻喉科就醫,初診為「鼻瘜肉」後前往醫院做手術切除,卻在術後病理報告發現,原以為良性的鼻瘜肉組織竟為「癌細胞」。呂彥德醫師表示,鼻咽癌的可能致癌原因目前尚待釐清,一般認為與種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有關。其中在種族遺傳因素方面,華人的鼻咽癌被公認發生率最高,縱然是移居國外的華人,仍比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突然耳鳴不止,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後遺症?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醫師受訪表示,耳鳴大致可區分為「急性耳鳴」與「慢性耳鳴」,當身體有外物如病菌入侵引起發炎反應時,的確可能衝擊內耳進而產生耳鳴症狀。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影響呼吸道、耳咽管,造成鼻竇炎及耳鳴症狀。在本土疫情爆發之前,有不少病人是接種疫苗後發生耳鳴而求診,與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有關,比例高出新冠確診者近9成。
國內Omicron確診人數與日俱增,雖然已有不少民眾已施打疫苗,且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確診後是否將發生長期併發症,也就是俗稱的「長新冠」,仍是民眾最為擔憂的議題之一。《潮健康》特此整理長新冠相關研究與指南,提供民眾癒前的疾病預防、與癒後照護、就醫作為參考。
確診Omicron雖然症狀較輕,但患者仍可能受「長新冠」(LONG COVID)的各種症狀所苦?英國國家健保署(NHS)資料指出,某些新冠肺炎個案會在感染痊癒數周後持續發生各種症狀,稱之為「長新冠」。雖然大多數人會在數天或數周內好轉,但長新冠的發生似乎與確診時病情嚴重程度無關。
隨著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突然自覺心悸、頭暈、胸悶,時刻擔心自己也確診?小心是壓力過大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捷思身心醫學診所身心科李旻珊醫師受訪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相當多樣,並且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患者往往因為這些症而在各科掛號看診,身體檢查卻沒有明顯問題,容易影響日常生活。
冬至時節是傳統上進補的日子,加上近日天氣轉涼,不少民眾會喝暖湯,或攝取加有辛香料的料理、藥膳,幫助身體保養。不過,由於年齡、性別、生活習慣不同,每個人的體質及適合保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高雄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容易口乾、有人常睡不好,不一定在寒冬時吃溫熱烈性的膳食就能補精力,更需要專業醫師的專業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