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變壯不一定要上健身房? 營養師教「不變胖增肌法」,6招培養肌肉量
想增加肌肉量不一定要上健身房。營養師建議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補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質,保持足夠熱量攝取,進行適度運動如快走或游泳,以及保持充足睡眠。此外,注意生活習慣,避免久坐、熬夜、不當減重等行為,有助於預防肌少症。若出現如小腿圍過低、起身困難等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以減緩肌肉流失,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想增加肌肉量不一定要上健身房。營養師建議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補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質,保持足夠熱量攝取,進行適度運動如快走或游泳,以及保持充足睡眠。此外,注意生活習慣,避免久坐、熬夜、不當減重等行為,有助於預防肌少症。若出現如小腿圍過低、起身困難等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以減緩肌肉流失,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橄欖油是眾所周知的「好油」來源之一,曾被學界公認具有保護心血管效益的「麥得飲食」與「地中海飲食」,也將植物油納入飲食建議之中。如今刊載於權威期刊《JAMA Network》的研究更表明,每天僅需攝取一匙橄欖油,就有益於降低至少28%的失智症患病率,並進一步降低任何與失智有關的死亡風險。
台灣北半部地區冬季時往往多雨,而「冬雨」不只影響心情,也可能減損實質上的健康狀態?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指出,如2019年的研究表明,雨水會增加在寒冷環境中運動時的熱量損失,並可能影響運動的表現和運動安全;原因可能為冬雨除了導致身體熱量損失增加,也使血漿乳酸(lactate)堆積,才降低了運動表現。
你知道嗎?曬太陽15-20分鐘可以補充維生素D,食物中則可從蛋黃、香菇、鮭魚攝取。神奇的營養素維生素D對人體有什麼重要性?維生素D不足的潛在健康風險又有哪些?在此奉上維生素D的14項對人體的重要性。
下班想去超市買點健康食材,卻在冰櫃前猶豫老半天、不知該怎麼挑選?平時的健身訓練要如何搭配飲食,才能盡快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透露,若想透過攝取優良蛋白質,幫助日常的健身效益增加,民眾不妨參考以下「超商採買清單」。
不少男性為求方便,習慣於臀部後方的褲子口袋放置錢包或皮夾。這樣為求方便好拿的習慣,事實上竟是種下「坐骨神經痛」的禍因?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分享,長期把錢包放在後方口袋,容易造成臀肌與梨狀肌壓迫,確實可能為骨盆與腰部帶來負擔。
台灣成人過重、肥胖比例不斷上升,根據202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18歲以上國人過重比例已超過50%,近1000萬成人面臨「體重危機」!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醫師表示,台灣10年後BMI≧30的人口數將突破10%,尤其是代謝差、活動量低的中壯年族群,不只「多吃少動」更合併有壓力性肥胖等複雜成因,體重更易隨年齡「水漲船高」。
蛋白質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多加攝取蛋白質不僅對運動有所幫助,更能有益於保持「淨體重」,讓減重更加順利。根據《Obesity》刊載研究指出,增加個人飲食的蛋白質攝取量,對於正在執行減肥計畫者而言具有廣泛的好處。蛋白質不僅能增加飽腹感、進而減少糖分與精緻澱粉的攝取量,且對維持淨體重而言成效頗高,對防止肥胖而言有一定作用。
穿著「緊身衣」運動近年蔚為風潮,不僅成為時尚穿搭的必備項目,學界亦普遍認為緊身衣能減少運動時的肌肉顫動、並協助鍛鍊後的肌肉速度恢復、減少肌肉的痠痛與腫脹感。不過,近期刊載於《Springer Link》卻表明,在訓練期間或訓練後穿著運動緊身衣物,並不能促進肌肉恢復,且對提升訓練表現的效益「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