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長命百歲「從頭到腳」都要保養! 重症醫揭秘訣:「8部位」保持健康自然活得久
隨著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者是否能邁向「健康老」,已然成為重要的公衛議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個體的預期壽命長短與否,事實上可從身體各部位看出端倪。若年紀輕輕身體就已出現顯著的負面變化,要注意健康狀態恐怕已悄悄亮起紅燈,需要開始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隨著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者是否能邁向「健康老」,已然成為重要的公衛議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個體的預期壽命長短與否,事實上可從身體各部位看出端倪。若年紀輕輕身體就已出現顯著的負面變化,要注意健康狀態恐怕已悄悄亮起紅燈,需要開始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截至今年4月底,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縣市進入「超高齡化」門檻。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中,每3人就有1人身陷肌肉流失的風險之中,不僅體力與肌力急速下滑,更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失能或長期臥床,平均為漫長的7.4年之久。
國人生活型態轉變,再加上營養攝取不均與缺乏運動,更需注意提早來臨的「肌少症」風險。研究指出,40歲後肌肉質量流失速度加快,一旦肌肉流失過量,導致肌力、肌耐力下降,不只影響老年人行走速度與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
隨著疫情蔓延全球,新冠病毒除了造成肺部損傷外,肌肉、骨骼亦可能受病毒影響,進而增加肌少症風險,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將影響神經、肌肉骨骼,恐將造成肌少症機率上升,且該影響並無年齡之分。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暨老年醫學科程信翰醫師表示,肌少症罹病風險比想像得高,除了牙口問題,慢性病、失智症或中風都可能因疾病導致胃口不佳、或吞嚥神經狀況,產生營養不均,長期可能產生肌少症危機。走入與新冠病毒共存時期,更要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減緩肌肉流失並降低肌少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