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女性朋友當心!短時間內反覆出現腹痛與腸胃道症狀,可能是婦癌警訊或「卵巢癌」徵兆?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卵巢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七名,排名已超越子宮頸癌,更是婦科癌症死亡原因首位。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卵巢癌近年人數增加,發生中位數約51、52歲,與國外相較年輕近10歲,確實有人數增加及年輕化現象。

閱讀更多 »
飲食跟運動都失敗!  胃內水球術無痛減重30%?  醫揭真相:3種人才適合

飲食跟運動都失敗! 胃內水球術無痛減重30%? 醫揭真相:3種人才適合

肥胖是健康大敵,全球成人體重超重或有肥胖問題超過14億,而肥胖族群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較高,對於無法控制食慾難以忌口的族群,是否有非外科手術的減重方法? 明義診所方冠傑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減重5-10%,有助於延緩或預防糖尿病及其他肥胖相關疾病問題,不過臨床上的確不少病人有著減重困擾,從事各項方法也難以控制體重,當中部份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胃內水球置入術」來改善。

閱讀更多 »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閱讀更多 »
年輕人也會得「大腸癌」? 家族出現「2疾病」風險高!  醫:30-40歲要多做「這檢查」

年輕人也會得「大腸癌」? 家族出現「2疾病」風險高! 醫:30-40歲要多做「這檢查」

余天之女余苑綺日前傳出罹患大腸直腸癌去世,消息一出引發各界不捨。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佘冠旻醫師接受專訪指出,大腸癌遺傳比例約占整體致病原因2成左右,大抵上仍與飲食或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不過,若家族成員有相關突變基因,確實可能造成腸癌發生時間提前。

閱讀更多 »
昏沉、腹脹、關節痛是濕氣重!中醫曝5大「壞習慣」害濕氣瘀滯

昏沉、腹脹、關節痛是濕氣重! 中醫曝5大「壞習慣」害濕氣瘀滯

今年端午前後適逢20年來「最完整典型」的梅雨季,連日雨水容易讓敏感族群身體出狀況,伴隨心情煩悶、情緒低落等症狀,天氣轉晴時通常會恢復正常。但部分族群會出現頭暈、身體沉重無力、食慾不振、昏沉而影響日常生活,中醫師提醒,身體有類似狀況時不可大意,當心是「溼邪」影響健康。

閱讀更多 »
心悸、胸悶、頭暈未必染疫!過度恐慌疫情恐「自律神經失調」爆發

心悸、胸悶、頭暈未必染疫! 過度恐慌疫情恐「自律神經失調」爆發

隨著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突然自覺心悸、頭暈、胸悶,時刻擔心自己也確診?小心是壓力過大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捷思身心醫學診所身心科李旻珊醫師受訪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相當多樣,並且可能發生在不同部位,患者往往因為這些症而在各科掛號看診,身體檢查卻沒有明顯問題,容易影響日常生活。

閱讀更多 »
胃食道逆流竟是子宮肌瘤壓迫?  婦科名醫曝:有這體質少吃中西藥、蜂王乳

胃食道逆流竟是子宮肌瘤壓迫? 婦科名醫曝:有這體質少吃中西藥、蜂王乳

子宮肌瘤長太大,有可能變癌症嗎?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成因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動情激素)受體有關,青春期前不會發生,九成病人是介於30-50歲間。停經後的子宮肌瘤尤其要注意可能與癌症有關,不過大致而言,子宮肌瘤演變為癌症的機率僅約0.02%。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