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每5人就有1人耳鳴! 研究:吃4種食物有助預防,「它」最多降35%風險
全球約有7.4億人受耳鳴困擾,以當前約81億人口計算,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耳鳴。中國研究發現,攝取水果、膳食纖維、咖啡因與乳製品可預防耳鳴,最多降35%風險。其關鍵在於改善耳部微循環與抗發炎。若出現耳鳴,應嘗試放鬆、專注活動、規律運動與聲音療癒等6方法,並及早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全球約有7.4億人受耳鳴困擾,以當前約81億人口計算,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耳鳴。中國研究發現,攝取水果、膳食纖維、咖啡因與乳製品可預防耳鳴,最多降35%風險。其關鍵在於改善耳部微循環與抗發炎。若出現耳鳴,應嘗試放鬆、專注活動、規律運動與聲音療癒等6方法,並及早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半夜想吃東西卻擔心健康?營養師張語希建議選擇更健康的宵夜食材,包括無糖堅果、希臘優格、蔬菜棒、無油烤海苔、豆干或低升糖指數水果,既能滿足嘴饞又能補充蛋白質,降低對身體的負擔。如果實在無法抗拒鹹酥雞,可以搭配高纖維食物如沙拉、地瓜、毛豆,幫助減少油脂吸收,增強飽腹感。張語希營養師提醒,睡前進食過多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三餐吃飽,適量選擇健康宵夜,才能長期維持身體健康。
隨著冬季空氣品質惡化,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提出三大建議幫助抵禦空汙侵襲:一是透過攝取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天然食材,如野櫻莓、綠藻和酵母,打造隱形防禦網;二是進行適量運動,如跑步、瑜伽等,增強心肺功能和活力;三是提供均衡營養補給,選擇高品質蛋白質與多樣化飲食,維持最佳健康狀態。加入健康管理社群,從飲食、運動到日常生活,全方位學習守護身體的方法,為家人創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減重不一定需要挨餓,選擇「低GI飲食」能夠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並有助於控制體重。張語希營養師表示,低GI食物釋放能量速度較慢,不僅能減少飢餓感,也有益於心臟健康。建議減重者可將燕麥、糙米、蘋果、胡蘿蔔、綠豆、黑豆、紅豆、番茄、菠菜和杏仁等10大低GI食物加入日常飲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風天在家容易進食過多導致體重增加,高敏敏營養師提醒,許多常見的囤糧如泡麵、水餃等熱量和鈉含量偏高,建議減少攝取。根據熱量高低排序,牛肉麵調理包、泡麵和水餃等都是高熱量的食物。此外,營養師建議選擇冷凍毛豆、保久乳等健康食材,並搭配全穀米、蕎麥麵等富含膳食纖維的主食,保持營養均衡。烹調時應減少調味料,以免攝入過多鈉和熱量,避免囤糧變成發胖的隱患。
中秋節烤肉是必備活動,但擔心發胖可採取六個方法來解膩。營養師張語希建議:一、吃菜多於吃肉,比例2:1。二、優先選擇瘦肉如雞胸或魚類;三、自製烤肉醬減少鈉攝取;四、確保環境通風,避免吸入有害物質;五、月餅分食享用,避免熱量超標;六、多攝取膳食纖維,保持腸胃蠕動。
最近新冠疫情再起,醫療院所又開始人滿為患。覺得自己總在生病、抵抗力一年不如一年嗎?很有可能是你的「腸道環境」出狀況了!腸道黏膜是阻擋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飲食不當等因素,腸道黏膜可能會發炎受損,讓病菌有機可乘,慢性發炎甚至可能導致腸道癌變!
現代人工作繁忙、加上外食頻率高,往往無法補足每日所需的蔬果攝取量。國健署統計,僅17.6%國人每日蔬菜攝取有達標;每日水果攝取達標率更是只有5.9%,顯示出國人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的現況。
端午節不只要吃粽子紀念屈原,其實還有「排毒養生」的意涵?傳統習俗中端午有「吃五黃」和「養正氣」的說法,然而因現代人生活忙碌、加上和飲食習慣改變,讓許多健康觀念逐漸被淡忘;民眾更常因食用過量粽子,導致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