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飲食可以幫助防癌? 營養師:運動+免疫細胞凍存,建立多層次健康防線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冬令進補需依體質與健康狀況調整,虛冷體質適合溫補如羊肉爐,但三高、腎臟病、自體免疫疾病及兒童等族群應避免過量,以免影響血壓、腎功能或引發性早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醫師指出,高鉀中藥材過量可能致腎損傷,若出現便秘、水腫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此外,高風險族群需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頸及四肢部位,以減少溫差對心血管的影響。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為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因免疫系統異常導致肥大細胞自行活化引發皮膚紅腫和瘙癢,常見於20-40歲女性上班族,全球約4000萬患者。童綜合醫院邱瑩明主任表示,患者應警覺症狀持續超過6週並及早就醫,治療分三至四線,從抗組織胺藥物到更積極的免疫治療,多數患者可改善癢感與膨疹。需避免過度飲食限制並遵循醫囑治療,透過運動、壓力管理及規律作息穩定免疫系統,提升生活品質並降低復發風險。
知名藝人林美秀近日因籌備新專輯,身體狀況不如預期、甚至被診斷出「後天性血友病」(Acquired hemophilia),血紅素更一度降到2 g/dl,遠低於正常值的12 g/dl;再加上其自曝曾接受「瘦瘦筆」(類腸泌素針劑)治療,引發各界對此次事件的重視。
不到30歲就開始健忘、記憶力衰退,甚至出現視力退化或四肢麻木,要注意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警訊!多發性硬化症為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使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且「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
「卵巢早衰」可謂是女性「看不見的敵人」,不僅容易導致不孕,更可能導致40歲就面臨停經的狀況。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說明,不少女性明明不到30歲 ,卵巢功能卻如同50歲般衰老,原因可能與基因遺傳、自體免疫疾病或環境荷爾蒙等因素有關。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全球盛行率高達10%以上,影響超過8億人的腎臟健康與併發症死亡率 。同時,慢性腎臟病更是造成洗腎的重要原因,但因慢性腎臟病早期絕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及早診斷與治療的難度增加,更造成社會醫療的沉重負擔。
天氣轉冷時後異常咳、喘、累或發生活動性呼吸困難,要當心是否為「間質性肺病」潛在徵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教授指出,身體組織受傷後的結痂,就是一種局部「纖維化」,肺部持續受傷即是「肺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