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

以為只是小翻船! 他腳踝痛3個月竟「三級扭傷」,醫搖頭:1部位斷裂且癒合不良

一名體育老師因打球扭傷腳踝,疼痛持續3個月未改善,最終確診為前距腓韌帶斷裂且癒合不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建樺醫師表示,腳踝扭傷分三級,三級扭傷為韌帶完全斷裂,可能影響關節穩定度,部分病患需接受手術治療。該患者透過微創韌帶修復手術,3個月內成功重返球場。陳建樺醫師提醒,運動時應穿合適的鞋並做好暖身,扭傷後避免推拿或過早運動,以免傷勢惡化,影響長期腳踝功能。

閱讀更多 »

退化性關節炎疼痛看診已第2期?及早保健才有效?醫:運動前必做1動作保護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已超過350萬,常見原因為老化、肥胖、過度使用及遺傳。該疾病分四期,第二期X光可見關節縫隙縮小,治療方式依病程從藥物、玻尿酸注射到震波或手術置換。高雄秀傳紀念醫院骨科主任林書樊醫師表示,患者常誤信無刀療法,實則需醫師評估並調整生活型態,控制血糖與體重尤為重要。醫師建議退化患者應運動前充分熱身、補充葡萄醣胺,並強調關節保健宜早不宜遲。

閱讀更多 »

日本爆發「蘋果病」疫情! 「巴掌印」症狀後期才會出現? 專家籲做3件事預防

傳染性紅斑症(蘋果病)近期在日本東京都大規模流行,由細小病毒B19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潛伏期約4-14天,常見於5-15歲兒童。典型症狀為臉頰紅疹(巴掌印),病程後期不具傳染性,部分患者出現類流感症狀或關節痛。高風險族群包括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慢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可能引發胎兒貧血、重度貧血或罕見併發症如心肌炎和腦炎。雖無疫苗,建議勤洗手、戴口罩,孕婦和免疫弱勢者更應注意防護。

閱讀更多 »
女性比男性多3-8倍!  紅斑性狼瘡不只侵犯皮膚  徵兆、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女性比男性多3-8倍! 紅斑性狼瘡不只侵犯皮膚 徵兆、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風濕病)之一,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是指造成發炎反應的物質是由本身所產生。循環中帶有對抗自體細胞的表面的專一性抗體,會結合到細胞表面成份,啟動發炎發應,不只造成細胞與組織傷害,還會形成可溶性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血管和組織內。

閱讀更多 »
天氣一變冷  關節疼痛大爆發?  醫揭溫度、溼度對關節「3大影響」

天氣一變冷 關節疼痛大爆發? 醫揭溫度、溼度對關節「3大影響」

春寒料峭時節,氣溫、溼度劇烈變化,更容易發生關節不舒服,甚至引起關節炎大發作?衛福部臺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敏旭受訪表示,溫度、溼度加上壓力的綜合變化,的確可能影響關節和軟組織的活動度與協調度。尤其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及關節有舊傷者,在氣溫變化時更容易感覺關節不適加劇。

閱讀更多 »
關節一退化就「回不去了」!  醫示警:年輕人太胖、受外傷恐讓膝蓋「老更快」

關節一退化就「回不去了」! 醫示警:年輕人太胖、受外傷恐讓膝蓋「老更快」

近期若自覺沒走幾步路就開始出現膝蓋疼痛、偶爾蹲下時還會發出「喀喀聲」,須留意可能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徵兆。樂生療養院副院兼長骨科主任周禮智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一般會感到關節疼痛,有時是間歇地隱隱作痛、活動受限,症狀惡化到最後可能會失去活動能力。

閱讀更多 »
動量少與不運動族群的關節退化及磨損速度更快。另外,運動量不足及久坐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也是促使關節退化、磨損的強烈危險因子,日常生活注意避免單一坐姿、站姿,可利用各項輔具轉換姿勢,例如腳凳、椅靠等。此外,勿讓關節不適變成運動阻礙,適時介入輔助方式,比如尋求專業教練訓練,或是搭配具有輔助緩解症狀的外用凝膠等等。

太常運動傷關節?治療師揭關節保健迷思!擦外用凝膠怎麼選?

活動量少與不運動族群的關節退化及磨損速度更快。另外,運動量不足及久坐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也是促使關節退化、磨損的強烈危險因子,勿讓關節不適變成運動阻礙,適時介入輔助方式,比如尋求專業教練訓練,或是搭配具有輔助緩解症狀的外用凝膠等等。注意外用凝膠是否含有「GAG」成份,這是一種葡萄糖胺聚合物的型式,有保養、鎮定的作用。如果要挑選擦的葡萄糖胺,建議考量是否含有可幫助舒緩發炎的精油,以及是否有相關研究佐證,如萃取來源會影響效果。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