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永遠練不大? 營養師曝「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後果:恐無力頭暈低血糖
「増肌減脂」是近年許多民眾追求的目標,不過很容易因為錯誤飲食,導致肌肉沒有變大,反而讓體脂肪上升。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錯誤的增肌方式不僅無法使肌肉生長,還可能增加脂肪堆積,只達到「增肥」卻無「增肌」的效果。要促使肌肉肥大有必要條件,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假使運動前後沒有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肌肉中的肝醣很容易被過度消耗。
「増肌減脂」是近年許多民眾追求的目標,不過很容易因為錯誤飲食,導致肌肉沒有變大,反而讓體脂肪上升。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錯誤的增肌方式不僅無法使肌肉生長,還可能增加脂肪堆積,只達到「增肥」卻無「增肌」的效果。要促使肌肉肥大有必要條件,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假使運動前後沒有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肌肉中的肝醣很容易被過度消耗。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診檢查有其必要。陳玠宇醫師認為,年輕族群無任何三高風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也沒有抽菸、肥胖等問題,單純胸悶症狀可能是良性心律不整發作,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改善。醫師指出,年輕人心臟不適以「二尖瓣膜脫垂」最為常見,尤其以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
近年來,由於生活習慣改變,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估計已超過200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系主任陳清助醫師表示,導致現代人糖尿病風險增加有兩大原因,一是飲食精緻及含糖食物攝取過多;一是運動與活動量減少,久坐等生活型態造成肥胖,肥胖又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陳清助醫師指出,從每四年一次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發現,無論男、女性,國人的肥胖比例皆持續增加,而四十歲以下的糖尿病年輕患者,發生率更是呈現45度斜率的上升趨勢。
洪東榮醫師表示,網路流傳的加工肉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如果搭配蛋白質食物同時食用,例如香腸搭配養樂多、菠菜搭配起司等,會在胃裡合成具致癌性的亞硝胺。事實上,胃部含有胃酸、酵素等複雜多種的成份,兩者直接在胃部合成為亞硝胺的機率相當小。加工食品中添加亞硝酸鹽,主要是為抑制肉毒桿菌污染和其他細菌滋生風險,其實蔬菜中也含有天然的亞硝酸鹽,食物變質後所含的亞硝酸鹽,也可能造成胃黏膜的不可逆傷害。
頭痛對許多人而言只是「老毛病」,然而背後原因可大可小,發現症狀異常時不可輕忽。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鍾宜君醫師指出,頭痛可區分為「原發性頭痛」與「次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是指腦內結構性病變引發的頭痛,如腦瘤、腦出血或靜脈、動脈病變,這類頭痛的緊急性及危險性較重大。通常可能伴隨神經症狀,包括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脖子疼痛、發燒,若本身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更需要及早注意並積極治療。
一如往常炎熱的夏天,晴空萬里,碧藍的天空下,灼人的陽光稍微曬久了一些,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約莫接近中午時分,遠方傳來了救護車的聲響,一位70餘歲的老先生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而被送到了急診室,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三成以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所幸經由心血管中心團隊快速的啟動緊急心導管手術,老先生阻塞的心臟血管順利地被打通並放置了血管內支架,經過兩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順利地出院。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數逐漸上升,不少民眾已完成疫苗施打。打疫苗最讓民眾擔心的事之一,就在於「副作用」。打疫苗除了發燒、頭痛和腹瀉症狀,普遍民眾都反應有「手臂注射處疼痛」的問題。究竟該如何減少施打疫苗產生的手臂疼痛?
為防止新冠疫情擴散,疫情指揮中心雖宣布全國降至二級警戒,外出仍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免社區感染再次發生。然而,正值夏日,無論是在戶外工作或是外出活動,都將面臨夏季高溫,加上口罩更容易造成熱傷害,甚至引發熱衰竭或中暑症狀。在疫情降溫、氣溫卻節節高升的時節,該怎麼面對「熱潮」帶來的傷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