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鬆


逾過半上班族「運動量」不及格! 久坐不動是關鍵原因? 醫揭5大不良後果
逾半數上班族運動量不足,久坐成為慢性病隱患之一。國健署調查顯示,46.1%成人未達WHO建議運動量,主因包括工作壓力、疲勞與時間不足。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莊海華醫師警告,長期缺乏運動恐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骼退化及心理問題。建議透過定時活動提醒、步行通勤、站立辦公、規劃運動時間等方式增加身體活動。落實日常運動習慣,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

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肺纖維化」,存活率比癌症還低! 醫勸:高風險族群及早安排「這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存活率甚至低於癌症。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林亮宏主任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有高達30%-40%可能發展出肺部併發症,其中肺纖維化是一種漸進性且不可逆的肺部疾病。林主任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安排肺功能檢查,並及時使用抗肺纖維化藥物以延緩疾病進展,提升生活品質。

過了40歲還能戴牙套嗎? 醫:「牙周健康度」比年齡更關鍵
高雄誠心牙醫診所許慈娟醫師表示,過了40歲仍可戴牙套,關鍵在於牙周健康度。即使是老年人,只要牙齦健康且無骨質疏鬆等問題,仍可進行矯正。但若有牙周發炎或齒槽骨破壞,應先治療再矯正。不同年齡層矯正需求不同,青少年多因牙齒凌亂,中年人多為假牙製作需求。矯正過程中需重視口腔清潔,避免牙周病惡化。

孕期施打類固醇「短多長空」? 研究:憂增加新生兒肺炎、敗血症風險
類固醇具有強效「抗發炎」作用,然而,在特定族群如有早產跡象的孕婦身上,短期施打類固醇是否對新生兒造成其他健康影響?研究發現孕期施打類固醇恐增加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發生住院嚴重感染風險如敗血症、肺炎與急性腸胃炎風險升高1.22至1.52倍。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 她一測發現骨密度「比婆婆還低」! 專家揭7大極高風險群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骨質疏鬆症」為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會迅速上升。骨鬆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因「矮、駝、痛」與老化症狀類似,往往等到骨折發生並就醫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確診骨質疏鬆症。

不分男女! 發生「12種徵兆」就是更年期警訊? 營養師:快吃這些營素緩解症狀
更年期並非女性專利,男性也會歷經更年期!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上年紀是大多數人不想承認的事,但近期若自覺「易怒、易熱、易憂鬱」,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更年期來臨的徵兆。無論男女,在40-50歲都會經歷荷爾蒙衰退,因此攝取特定營養素就顯得至關重要。

解嘴饞兼顧瘦身必吃! 營養師揭「優格」5大優點:預防骨鬆還能抗憂鬱
優格(yogurt)又稱酸奶、乳酪、酸乳,是乳製品的一種,由原料生乳經巴氏殺菌後,接種活性乳酸菌製成的一種「凝態發酵乳」蛋白質含量大於2.9%。而在所有的優格種類中,「希臘優格」和「希臘式優格」是人氣相當高的2種優格。不過,希臘優格和希臘式優格是否相同?所含成分有差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