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肺纖維化」,存活率比癌症還低! 醫勸:高風險族群及早安排「這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存活率甚至低於癌症。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林亮宏主任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有高達30%-40%可能發展出肺部併發症,其中肺纖維化是一種漸進性且不可逆的肺部疾病。林主任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安排肺功能檢查,並及時使用抗肺纖維化藥物以延緩疾病進展,提升生活品質。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存活率甚至低於癌症。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林亮宏主任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有高達30%-40%可能發展出肺部併發症,其中肺纖維化是一種漸進性且不可逆的肺部疾病。林主任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安排肺功能檢查,並及時使用抗肺纖維化藥物以延緩疾病進展,提升生活品質。
高雄誠心牙醫診所許慈娟醫師表示,過了40歲仍可戴牙套,關鍵在於牙周健康度。即使是老年人,只要牙齦健康且無骨質疏鬆等問題,仍可進行矯正。但若有牙周發炎或齒槽骨破壞,應先治療再矯正。不同年齡層矯正需求不同,青少年多因牙齒凌亂,中年人多為假牙製作需求。矯正過程中需重視口腔清潔,避免牙周病惡化。
類固醇具有強效「抗發炎」作用,然而,在特定族群如有早產跡象的孕婦身上,短期施打類固醇是否對新生兒造成其他健康影響?研究發現孕期施打類固醇恐增加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發生住院嚴重感染風險如敗血症、肺炎與急性腸胃炎風險升高1.22至1.52倍。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骨質疏鬆症」為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會迅速上升。骨鬆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因「矮、駝、痛」與老化症狀類似,往往等到骨折發生並就醫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確診骨質疏鬆症。
更年期並非女性專利,男性也會歷經更年期!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上年紀是大多數人不想承認的事,但近期若自覺「易怒、易熱、易憂鬱」,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更年期來臨的徵兆。無論男女,在40-50歲都會經歷荷爾蒙衰退,因此攝取特定營養素就顯得至關重要。
優格(yogurt)又稱酸奶、乳酪、酸乳,是乳製品的一種,由原料生乳經巴氏殺菌後,接種活性乳酸菌製成的一種「凝態發酵乳」蛋白質含量大於2.9%。而在所有的優格種類中,「希臘優格」和「希臘式優格」是人氣相當高的2種優格。不過,希臘優格和希臘式優格是否相同?所含成分有差異嗎?
年長者骨折發生機率高,補充鈣卻又擔心有結石風險?義大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指出,一名婦人跌倒後大腿骨折,因檢查出骨質疏鬆建議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並接受骨鬆藥物注射。患者聽到需要補鈣擔憂會有腎結石問題。洪暐傑醫師提醒,根據研究顯示,適當鈣質補充可以減少腎結石發生,飲食重口味及「吃太鹹」,才是增加腎結石風險的隱藏地雷。
台灣平均一年喝掉28億杯咖啡,然而,因為利尿作用電解質流失,加上年齡增長、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許多人可能已經默默成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國健署調查顯示,國內每7人就有1人骨鬆,骨鬆不再是老年人問題,年輕人或懷孕的媽媽們,一樣不能輕忽。
工作完手指、手腕疼痛,但休息、治療甚至復健也不見好轉,要注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過去曾經收治一名20多歲男性寵物美容師,因手腕疼痛至復健科求診,治療一段時間未見改善,才檢查出是類風濕關節炎,且關節已有侵蝕及融合,手腕幾乎無法彎曲。
若發現臉上「皺紋變多」,甚至出現駝背、下背疼痛等徵兆,要注意可能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前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常被稱做「隱形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若民眾出現「駝背」、「比原先身高矮4公分以上」,以及「經常下背疼痛」3大徵兆,需提高警覺並就醫治療。
許多減重者聽聞「油脂」二字,往往以為其為肥胖元兇,甚至因此餐餐改吃「水煮餐」。水煮餐真的有助於減肥嗎?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澄清,水煮餐屬「無油飲食」的一種,看似清淡健康,實是減肥的一大地雷。長期吃水煮餐將會導致哪些後果?高敏敏營養師列舉如下:容易便秘、荷爾蒙失調、缺少飽足感、缺乏油脂、骨質密度下降、皮膚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