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烤肉好罪惡? 營養師揭6招甩油解膩,吃肉也不怕身材走樣
中秋節烤肉是必備活動,但擔心發胖可採取六個方法來解膩。營養師張語希建議:一、吃菜多於吃肉,比例2:1。二、優先選擇瘦肉如雞胸或魚類;三、自製烤肉醬減少鈉攝取;四、確保環境通風,避免吸入有害物質;五、月餅分食享用,避免熱量超標;六、多攝取膳食纖維,保持腸胃蠕動。
中秋節烤肉是必備活動,但擔心發胖可採取六個方法來解膩。營養師張語希建議:一、吃菜多於吃肉,比例2:1。二、優先選擇瘦肉如雞胸或魚類;三、自製烤肉醬減少鈉攝取;四、確保環境通風,避免吸入有害物質;五、月餅分食享用,避免熱量超標;六、多攝取膳食纖維,保持腸胃蠕動。
糕點、餅乾、冰淇淋、調理包、冷凍食品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由於含有較高的鹽份、脂肪、糖份及人工添加劑,過去已有各項研究指出攝取過量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近期一項利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將近20萬筆數據的觀察性研究更發現,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罹患34種特定癌症的風險。
自陽曆跨年至農曆過年期間,是各大公司行號「尾牙聚餐」的旺季。無論是公司主辦的盛大尾牙宴,亦或三五朋友的年終小聚,若一攤接一攤吃個不停,體重計上的數字很容易開始「爆走」;也有不少正在控制體重的民眾,容易為此感到焦慮。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吃少一點?
常吃甜點、餅乾、加工肉類等「超加工食品」,不僅要承擔變胖的風險,甚至可能讓大腦功能衰退、面臨「變笨」的危機?權威期刊《JAMA Neurology》日前刊載一則研究,指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者,無論是認知功能或執行功能皆出現顯著下降,大腦的老化速度也比正常人還要快。
天氣逐漸轉涼,不少民眾在年末時齊聚各大餐廳慶祝,其中火鍋更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好。亞東紀念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心臟血管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杜宗明醫師於受訪時指出,大啖火鍋美食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實是「一大地雷」,病人如何在享用美食與保持健康取得平衡,將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近日適逢中秋佳節,享受口腹之欲的同時,也要注意大餐可能為腸胃帶來「沉重負擔」。高敏敏營養師表示,假期大魚大肉過後可透過原型高纖食材、搭配好菌執行「腸胃公休日」,幫助循序漸進減輕腸胃負擔,揮別「卡卡不順暢」,維持良好消化機能,為秋季儲備良好代謝力。
對許多年輕族群而言,每年中秋少不了的就是「烤肉聚會」。三五好友相聚,相談甚歡,總是不知不覺就吃下過量的烤肉,導致脹氣不舒服;隔天更是因為吃得太鹹、太油感覺整個人變得水腫。有哪些方法能夠避免上述情況?聯青診所李詠薇營養師表示,烤肉其實很容易吃下超標的熱量及鈉含量。當攝取過多,身體自然就容易出現水腫、肥胖,嚴重情況可能造成肝腎負擔,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相關疾病,本身已有慢性疾病的人在吃烤肉時更該多加留意。
平時吃得太鹹、重口味,不僅須慎防腎臟疾病、高血壓的風險,甚至可能使「死亡率」上升?甫刊載於《歐洲心臟期刊》(EHJ)的研究證實,習慣於日常飲食中額外添加精緻鹽的受試者,可能將面臨「過早死亡」的風險。
近日適逢端午佳節,台灣素有吃粽子應景的習俗,但一份粽子熱量頗高,食用過量恐會導致脹氣、血糖上升,甚至造成肥胖。更遑論有相關疾病如三高、消化不良、腎臟病等,食用過多的粽子可能使症狀加劇。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粽子配料大多油膩且含有極高的熱量,因此呼籲有以下4種疾病之患者,應遵守以下注意事項,勿過度放縱食慾,在端午佳節也可以享受大啖粽子的樂趣。
從「無肉不歡」的飲食方式轉變為「植物性飲食」,不僅有助減輕體重、還能預防多種疾病纏身?事實上,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刊載的回顧性研究曾指出,採取更多植物性飲食的受試者,相較葷食者而言體重更輕;《JAMA Internal Medicine》研究也表明,用植物性蛋白替代動物性蛋白,有效降低血壓、膽固醇與第2型糖尿病風險,且與更低的死亡率有關。
國人愛吃火鍋,冬天更是圍爐吃火鍋的熱門季節。嫚嫚營養師提醒,選擇湯底時要注意熱量與添加物。以市售火鍋湯底為例,一份220克的麻辣鍋湯底,熱量可能就高達1400卡。另外,牛奶鍋會加入起司、奶油;南瓜鍋有太白粉、馬鈴薯粉,都屬於熱量相對高的火鍋湯底。
過年圍爐火鍋吃過量,容易造成三高控制不良?嫚嫚營養師提醒,國人熱愛火鍋「吃太飽」,容易熱量攝取超標,再加上飲料、冰淇淋、蛋糕等甜點,都會影響三高控制。另外,火鍋湯中鈉與普林含量高,容易影響血壓,增加痛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