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被「米酵菌酸」汙染無從辨別? 專家揭致命劑量:重新加熱、烹調也沒用
台北信義區馬來西亞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截至今(28日)日有12人通報食物中毒症狀、其中2人死亡、5人ICU急救中。因中毒者以食用河粉、粿條等澱粉食物為主,衛福部昨日召開專家會議指出,經考量過去文獻、患者臨床表現,因「米酵菌酸」汙染導致中毒情事的可能性確實不小。
台北信義區馬來西亞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截至今(28日)日有12人通報食物中毒症狀、其中2人死亡、5人ICU急救中。因中毒者以食用河粉、粿條等澱粉食物為主,衛福部昨日召開專家會議指出,經考量過去文獻、患者臨床表現,因「米酵菌酸」汙染導致中毒情事的可能性確實不小。
近期國外知名連鎖賣場進口的綜合莓果及藍莓,經抽驗後檢驗出「A型肝炎病毒」陽性,使得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如果已經將莓果製品吃下肚,該如何預防A肝來襲?若周遭親友已經食用,自己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微笑藥師廖偉呈藥師列出7大常見問題,幫助民眾解惑。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葉黃素存在於綠花椰菜,菠菜,玉米,蛋黃,南瓜中,是目前發現的六百多種天然「類胡蘿蔔素」之一,屬於光合色素,必須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進來。由於葉黃素為親脂性且通常不溶於水,被歸類於脂溶性維生素。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診斷,發現腫瘤時的期數多已晚期,採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反應皆不理想。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若吃胃藥後仍無法改善,可能要注意為「膽結石」問題。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膽結石不適感與胃痛相似,所以時常被搞混甚至延誤就醫。兩者該怎麼區別,除了從發作時間點、疼痛位置分辨外,也可藉由超音波清楚做出判斷。
近期經國內多家媒體報導披露,彰化一對林姓父子因服用肺結核用藥,相繼因猛爆性肝炎與肝癌過世。家屬認為是肺結核藥物造成肝損傷,才會導致親人肝病進程加速而死亡。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醫師針對媒體報導發文指出,很多病人或家屬會認為「他們原本都是好好的人」而質疑醫療,其實,每個病患生病前都是健康的人,正是因為疾病造成身體不適才需要就醫治療。
酗酒、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被認為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之一。不過,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言,患病因子卻不一定是酒精,而是普遍存在於各類食物中的「果糖」。美國《內分泌協會》年會中公布的研究表明,水果、烘焙食品、碳酸飲料當中的高果糖,攝取過量與脂肪肝的發生顯著有關。
肝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內分泌、解毒、免疫力均與肝臟習習相關。由於肝臟出問題時,常常會因症狀輕微而被忽略。依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1萬3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顯示肝病確實為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脂肪肝是身體的肝細胞堆積過多脂肪發生脂肪變性(fatty degeneration)的變化。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肝臟細胞會將熱量轉換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大量增加並堆積。醫學上的準確定義,是三酸甘油酯佔肝臟中的重量超過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知名藝人、主持人巴戈傳出因罹患胰臟癌逝世享壽68歲。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死亡率中排名第七位,主要風險因子為吸菸、喝酒、肥胖及糖尿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以死亡確診人數比而言,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胰臟癌5年存活率普遍約僅1%-5%,是預後甚不理想的癌症。
知名作家驚傳肝腫瘤長達14公分,究竟肝臟疾病是否有預先徵兆,自覺「火氣大」口臭,與肝功能問題有關嗎?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當肝臟功能衰退無法正常代謝時,產生的二甲基硫醚可能造成口腔異味。除了口臭以外,肝功能問題也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沒有力氣、食慾不振等症狀。肝臟功能問題會影響全身器官,洪暐傑醫師說明,嚴重的肝病症狀典型是出現黃疸,如眼睛、皮膚發黃。或者身上出現莫名出血點、瘀青,代表體內血小板的凝血功能開始下降,與肝功能衰退有關係。一旦進展到肝硬化,還可能合併四肢水腫、因腹水導致腰圍明顯變粗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