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 潮健康

阿茲海默症

下班「追劇四小時」就會傷腦? 泰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恐增32%,還可能引起3種疾病

下班「追劇四小時」就會傷腦? 泰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恐增32%,還可能引起3種疾病

泰國研究刊登於《PLOS One》指出,每日看電視超過4小時,認知障礙風險顯著上升,長時間追劇更與阿茲海默症相關;《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也發現,久坐追劇超過4小時會增加血栓與靜脈栓塞風險。美國心理學會提醒,下班後不宜長時間躺平追劇,最有效的紓壓方式為運動、散步、冥想、瑜伽、按摩,或與親友互動及從事需要創意的嗜好,有效讓大腦放鬆休息。

閱讀更多 »
家人開始「重複問問題」,當心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醫揭5招辨別症狀

家人開始「重複問問題」,當心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醫揭5招辨別症狀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胡朝榮醫師與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醫師指出,台灣失智人口持續攀升,而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類型。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ATT)藥物已獲許可,堪稱二十年來重要里程碑。徐文俊醫師強調,此療法透過清除毒性蛋白來延緩疾病惡化,主要適用於早期輕度認知障礙與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若及早診斷並介入治療,有助於病友維持生活品質與自主能力。

閱讀更多 »
腸道微菌叢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  研究:2種菌不足恐增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

腸道微菌叢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 研究:「2種菌不足」恐增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

成人體內約有100萬億細菌,其中高達8至9成存活於腸道內。近年來,腸道菌群對於調節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發育的作用已逐漸明瞭,亦有研究指出腸道菌群失調與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包括重度焦慮症、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巴金森氏症、思覺失調症有關。

閱讀更多 »
失智症到目前都沒有良好治療?  醫師:做到5件事仍有機會預防

失智症目前仍無良好治療手段? 醫師:做到這「5件事」有機會預防

近日,一位72歲女性長者因走路不穩、記憶力下降等症狀,至醫院進行磁振造影(MRI)檢查,結果顯示其大腦中的「海馬迴」,出現萎縮和皮質變薄的現象,經醫師診斷為「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因腦部退化性病變而產生的症候群。

閱讀更多 »
全球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共有973項,包括癌症、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症、失智症、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多種疾病,台灣衛福部也開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成為許多難治疾病的新曙光。其中,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擴增技術,CD34+ HSCs (造血幹細胞)小於5%經過3周培養後可達純度90%以上,可應用於幹細胞治療,也可分化成免疫細胞,應用於免疫療法,或可以做其他實驗用如標靶藥物篩選研究、移植入小鼠作藥學驗證。

細胞治療是難治疾病新曙光?「幹細胞」活化擴增提升可行性

全球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共有973項,包括癌症、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症、失智症、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多種疾病,台灣衛福部也開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成為許多難治疾病的新曙光。其中,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擴增技術,CD34+ HSCs (造血幹細胞)小於5%經過3周培養後可達純度90%以上,可應用於幹細胞治療,也可分化成免疫細胞,應用於免疫療法,或可以做其他實驗用如標靶藥物篩選研究、移植入小鼠作藥學驗證。

閱讀更多 »
「6種健康生活」與減緩記憶力下降有關!  研究:有基因缺陷也能逆轉

2萬人研究證實:6種生活方式可預防「失智症」! 這件事顧大腦效果最強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衰退,不少人擔憂記憶力可能從此下降、影響工作效率或日常生活。不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或許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記憶力衰退風險?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權威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明,6種健康生活方式與減緩記憶力下降有顯著的關聯性。

閱讀更多 »
比汽油更毒? 研究:吸入柴油車廢氣  恐破壞大腦「連結能力」

比汽油更毒? 研究:吸入柴油車廢氣 恐破壞大腦「連結能力」

「空氣汙染」如同肥胖、熬夜或久坐等不健康因素一般,是造成身體狀態每況愈下的風險因子之一。此前有研究宣稱,吸入過多的懸浮微粒「PM2.5」,恐怕容易導致癌細胞的形成、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如今刊載於《Environmental Health》期刊的研究聲稱,即使是暫時暴露於「柴油氣體」中,都可能影響大腦「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的運作,從而提升認知下降或憂鬱症風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