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地震後頭暈、平衡困難該如何緩解? 專家解答: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地震後頭暈、平衡困難該如何緩解? 專家解答: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此後大小餘震不斷,自22日晚間至23日早晨,中央氣象署已記錄近200起餘震;今(23)日凌晨更出現2起規模6以上地震。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地震頻仍的狀況下,可能引起民眾「沒地震卻感覺四周都在晃」的錯覺。

閱讀更多 »
睡眠不足恐心臟衰竭?  美國心臟協會警告:每天至少要睡7小時

熬夜竟是「報復性拖延症」徵兆!還與女性強迫症有關?4招逆轉熬夜習慣

長期睡眠時間不足,也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功能、情緒和身體健康,黃軒表示,有研究發現,有睡前拖延症的人,學業成績通常都不太好,這和白天疲勞感加重有關。不想再熬夜 4方法改善睡前拖延症包括:1.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螢幕,減少藍光的暴露,因為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2.每天在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是如此。3.在睡前至少兩小時內避免咖啡因和酒精。4.在睡前創造一個放鬆的環境,例如關掉燈光、播放舒緩的音樂或閱讀一本書。

閱讀更多 »
「人生很沒有意義!」  台灣兒少心理健康出大問題?  專家揭5狀況出現應及早評估

「人生很沒有意義!」 台灣兒少心理健康出大問題? 專家揭5狀況出現應及早評估

一對一情緒教練過程中發現,不少孩子從國小、國中開始補習,出現感覺「人生很沒有意義」等早期憂鬱症徵兆,而家長未必能從外表瞭解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長期壓力累積就有如高溫壓力鍋,一旦爆發對自身或他人所造成的傷害恐難以預估,從兒少年齡層大概區分,幼稚園孩子較容易面臨分離焦慮和交友問題,也可能在群體活動中用不適當的方式吸引注力;小學階段除了交友問題,也可能面臨無法為自己發聲或同儕霸凌困境;國中之後則以課業壓力、尋找自我學習動力等課題更常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