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是緩解憂鬱症最佳解? 研究聲稱:效果比藥物、認知療法高1.5倍
心理疾病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尤其歷經3年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時期形成的壓力與孤獨感,對特定族群而言或許難以抹滅。不過,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研究認為,日常採取具一定強度的「體育活動」,或許有機會逆轉高壓力與心理疾病帶來的危害。
心理疾病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尤其歷經3年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時期形成的壓力與孤獨感,對特定族群而言或許難以抹滅。不過,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研究認為,日常採取具一定強度的「體育活動」,或許有機會逆轉高壓力與心理疾病帶來的危害。
當遇到先前見過的同事或親友,卻無法記起對方的長相,有可能是罹患「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Prosopagnosia)」的前兆?近期發表於《Cortex》的研究為臉盲症帶來嶄新見解,表明該疾病可能比大眾種想像地更為普遍,約每33人中就有1人會患病。
是否你也常聽到長輩對晚輩說:「你們這個世代真幸福,要什麼有什麼?」在這個概念下,大家的快樂指數應該都破表才是,但事實上是這樣子的嗎? 其實並不然,真實的結果反而是壓力變大了,從原生家庭問題、升學職場競爭、社群媒體言論、甚至於人際互動及性向困擾。都悄悄交織著並影響了你我的生活,「看似幸福、卻又受苦」恐怕才是形容現代人最貼切的一句話了。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不少上班族此週需要「補班」,才休息一天工作又排山倒海而來,不免令人覺得喘不過氣、提不起勁。聯青診所倪家珍心理師表示,適度的壓力確實能夠激發潛能,亦為學習過程中的驅動力。不過,當壓力長期超過身心負荷時,就會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臨床上也不乏有許多類似的個案。
春寒料峭時節,氣溫、溼度劇烈變化,更容易發生關節不舒服,甚至引起關節炎大發作?衛福部臺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敏旭受訪表示,溫度、溼度加上壓力的綜合變化,的確可能影響關節和軟組織的活動度與協調度。尤其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及關節有舊傷者,在氣溫變化時更容易感覺關節不適加劇。
2月14日適逢西洋情人節,不少伴侶藉由佳節氣氛互相交換禮物、聚會慶祝。不過,因感情問題而求診的人亦不在少數,多因自身情緒或維繫情感關係所產生困擾、壓力,導致「情緒障礙」而求助於身心門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醫師陳怡如醫師表示,在過往諮商與治療過的個案中,特別在節日前後因感情問題求診,主要可歸類4大族群。
情人節想要「脫單」、與嚮往已久的對象交往,光靠「顏值」還不足以虜獲對方的芳心?對看重外表的現代社會而言,外貌姣好往往被認為具有吸引力,但刊載於《Sage Journals》的研究卻指出,具備「4大特質」者,成功吸引異性的機率更高,且更有機會成為「完美伴侶」,顏值高低未必佔有絕對優勢。
與仰慕已久的曖昧對象相處融洽、互動良好,但每每提到是否該進入承諾關係時,對方卻顯露不耐、恐懼、甚至害怕等負面情緒。這是否為遇到「渣男」或「渣女」的跡象?或許曖昧對象患有「承諾恐懼症」(Gamophobia),因過往創傷而無法投入一段浪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