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問世75周年 國際眼科盛事再展台灣醫學「強」實力

人工水晶體技術問世75周年,彰顯白內障治療的重大進展,中壢國際大學眼科林鴻源醫師作為台灣唯一受邀醫師參與倫敦紀念活動,展現國際對其專業貢獻的高度肯定。林醫師強調,白內障治療不僅恢復視力,更需滿足患者個人需求,透過精準檢測與溝通挑選合適人工水晶體,提升生活品質。人工水晶體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治療的智能化與個人化,為全球患者開啟清晰新視界。

閱讀更多 »
常戶外活動、不給碰3C產品,亮哲小二女兒仍近視! 醫提醒:及早介入「1治療」有望逆轉惡視力

常戶外活動、不給碰3C產品,亮哲小二女兒仍近視! 醫提醒:及早介入「1治療」有望逆轉惡視力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兒童在國小一年級新生就有 19.8%的近視率,到了小六時更有 70.6%的學童近視,蔡司光學與大學眼科在今(3日)日舉行「維護孩子世界的絢爛多彩」記者會,邀請世界眼科權威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教授 Padmaja Sankaridurg、蔡司視力保健部總監周信成、豐原大學眼科執行院長徐浩恩醫師及藝人亮哲等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拯救孩子的惡「視」力。

閱讀更多 »
腹痛、脊椎側彎是「叢狀神經纖維瘤」作怪?  醫揭神經纖維瘤原因、症狀與治療困境

腹痛、脊椎側彎是「叢狀神經纖維瘤」作怪? 醫揭神經纖維瘤原因、症狀與治療困境

找不到原因長期腹痛,或孩子忽然發生「脊椎側彎」,竟可能是身體裡「叢狀神經纖維瘤」在作怪?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范碧娟醫師指出,神經纖維瘤(NF)主要有三大類型: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一型(NF1)、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二型(NF2)、神經鞘瘤(許旺氏細胞瘤),其中以第一型(NF1)最常見。

閱讀更多 »
光線傷眼的「最後一哩路」!  看懂黃斑部病變原因、症狀與飲食預防之道

光線傷眼的「最後一哩路」! 看懂黃斑部病變原因、症狀與飲食預防之道

由於近年地球臭氧層破洞,導致全球性溫室效應、地表溫度上升。現代的陽光強度與十年、二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人體的全身性組織基本上都屬於不透光,唯有眼睛會讓光線進入,以提供人體辨別空間遠近及物體色彩。光線從眼睛進入到最後成像的路徑上,都可能造成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眼睛問題。

閱讀更多 »
白內障跟亂點眼藥水有關?  專家揭白內障4大原因、症狀與預防飲食法!

白內障跟亂點眼藥水有關? 專家揭白內障4大原因、症狀與預防飲食法!

眼睛是靈魂之窗,步入中老年之後,眼睛也可能隨之出現各種變化,包含白內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飛蚊症、老花眼等。其中,白內障人口在50歲以上發生率接近60%,60歲以上則高達80%-90%。目前臨床上以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有些小嬰兒會出現先天性的白內障。另外,當眼睛遭受撞擊、高熱,化學灼傷等傷害也可能導致水晶體受傷。長期服用某些類固醇藥物及糖尿病引起眼睛病變,都可能造成併發性白內障。

閱讀更多 »
眼藥水提供相對高濃度單位的營養,這時候多數會透過「添加防腐劑」來增加產品的保存期限,然而眼睛是非常敏感的器官,除了常見的過敏問題,長期使用甚至可能導致結膜炎、角膜受損等問題,因此選產品時,可將「無防腐劑添加」作為重要篩選條件。使用眼藥水前,務必先洗淨雙手,點藥水時,藥瓶瓶口避免接觸眼睫毛、眼球和手指,而藥水開瓶超過一個月,或藥液混濁、變色甚至出現異物時,就不要再繼續使用。

3C世代狂虐眼,眼科醫揭選眼藥水3關鍵

眼藥水提供相對高濃度單位的營養,讓許多的眼藥水保存不易,這時候多數業者會透過「添加防腐劑」來增加產品的保存期限,眼睛是非常敏感的器官,除了常見的過敏問題,長期使用,甚至可能導致結膜炎、角膜受損等問題,因此選產品時,可將「無防腐劑添加」作為重要篩選條件。使用眼藥水前,務必先洗淨雙手,點藥水時,藥瓶瓶口避免接觸眼睫毛、眼球和手指,而藥水開瓶超過一個月,或藥液混濁、變色甚至出現異物時,就不要再繼續使用。

閱讀更多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助理教授劉沛綱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之黃斑部病變分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結構性黃斑部病變。(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黃斑部病變有3類! 醫解析危險因子與挽救視力新趨勢

現代人普遍一人多機、用眼過度,加上糖尿病、紫外線暴露等影響,罹患眼疾的機會大幅提升,尤以黃斑部病變最為常見。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之黃斑部病變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危險因子各有不同,治療前也需仔細評估,而隨著醫藥科技的進展,眼內注射也發展出多種選擇,幫助病友挽救視力,呼籲病友積極與醫師溝通和治療,留住美好「視」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