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飲食可以幫助防癌? 營養師:運動+免疫細胞凍存,建立多層次健康防線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牛津大學針對49萬人研究發現,環境因素對壽命影響遠超基因,其中吸菸增加60%死亡風險,與21種疾病有關,比失業、熬夜更折壽。研究列出十大減壽因素,包括吸菸、睡眠不足、失業、居住環境等,並指出改善兒童生活環境有助降低成年疾病風險。研究主持人Cornelia M. van Duijn博士強調,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可顯著延長壽命。此研究顛覆疾病成因認知,突顯環境因素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現代女性選擇凍卵保存生育力,建議最佳年齡為30-34歲。佑昇診所主治醫師鄭欣宜表示,凍卵療程時長約2週,可利用清明或中秋國慶連假安排,僅需請假3天就有機會完成療程。療程包含排針施打、卵泡監測及取卵,部分患者可選長效型排卵針減少回診次數。術後多數女性僅有輕微不適,卵量多者需多休息。建議女性朋友諮詢專業醫師評估卵巢功能及機構設備,提早規劃保存生育力。
乳癌HER2陽性患者迎來好消息!自2024年12月起,健保給付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治療時間縮短至5-8分鐘,為患者大幅減輕治療負擔,並節省超過百萬元藥費。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該療法針對早期及晚期乳癌,結合兩種抗HER2藥物,提升病理完全緩解率,有助消滅殘餘癌細胞,降低復發與死亡風險。符合條件者最多可申請18個療程,首年預估千名病友受惠,顯示健保擴大給付對乳癌治療的重要突破。
研究顯示,每日攝取1杯牛奶的鈣質(約300毫克),可降低女性大腸癌風險17%。英、美聯合研究觀察542,778名女性,發現鈣質與乳製品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可能透過減少腸道有害物質影響及保護腸黏膜發揮作用。同時,紅肉、加工肉和酒精攝取過多則提高癌症風險。專家建議乳糖不耐症者可透過深綠葉蔬菜、豆製品等補鈣,進一步強調多元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王孝璿董事長推動李奧國際集團專注健康防癌、抗衰老及醫美保養三大領域,結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博士、癌症腫瘤權威楊友華院長等多位醫學專家,共同推動高端醫療與預防醫學發展。李奧國際計劃進駐亞洲一級城市,建設抗衰再生醫療中心,並透過資本整合及跨國併購,打造連鎖化高端醫療服務體系,期望實現「全民無癌」的健康願景。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適量飲用2至3杯咖啡可降低總死亡風險15%,延長壽命1.84年,對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分別降低10-20%及15-30%。研究作者Rodrigo A. Cunha博士表示,咖啡中的咖啡因與綠原酸具抗氧化與抗發炎作用,能改善認知退化、心血管健康及粒線體功能,但每日超過6杯恐導致焦慮、失眠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