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臘八粥」營養完勝八寶粥! 營養師提醒:沒做到「這3件事」 恐吃下滿肚熱量
臘八節又稱「臘八」,源於中國傳統節日,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月初八」而得名;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靈,並有祈求豐收、吉祥和避邪之意。臘八節時傳統民間習俗會有吃「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的常見食材包括紅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等
臘八節又稱「臘八」,源於中國傳統節日,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月初八」而得名;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靈,並有祈求豐收、吉祥和避邪之意。臘八節時傳統民間習俗會有吃「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的常見食材包括紅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等
不熬夜、不喝酒,飲食也清淡不油膩,即使維持如「健康模範生」般的日常作息,還是可能有罹患「脂肪肝」?聯欣診所李亮儀營養師表示,脂肪肝的成因複雜,除了肥胖、酒精等因素外,藥物、感染更是一大原因。
正確的飲食習慣、固定作息輔以適度運動,對維持心血管健康而言至關重要。如今科學家更進一步證實,「6種食物」的相互搭配對於心血管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研究證實納含6大食物種類的「純粹飲食」(PURE Healthy Diet),有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與死亡率。
想要吃得營養均衡,對於習慣依賴超商食品、速食的外食族或上班族而言,往往十分困難。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外食族想吃得營養均衡,事實上將每餐攝取內容分為5類,再逐項進行搭配,就可以確保餐時內容較為均衡健康,從而避免久坐、缺乏運動對身體的危害。
糖尿病是人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發生障礙,引起高血糖症狀,除了影響醣類的代謝,蛋白質、脂肪的代謝也可能出問題。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阻抗有關,一般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與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另外尚有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
愛吃高糖食物小心「肝包油」或脂肪肝上身,有可能進展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其實,脂肪肝是肝細胞內充滿油滴像「吹泡泡」般將肝細胞愈吹愈大,也就是「脂肪變性」,脂肪在肝臟細胞中大量堆積時即稱為脂肪肝。
近日台灣傳出「蛋荒」,甚有知名連鎖餐飲業者宣告有關雞蛋的產品皆暫停供應,讓不少愛吃蛋的民眾大喊吃不消。不過,也有特定族群擔憂雞蛋含有過高的「膽固醇」,對蛋黃更是敬而遠之。每天吃雞蛋攝取的膽固醇量究竟會不會超量?刊載於《eLife》的研究認為,吃雞蛋或許能對心血管帶來一定益處。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開始出現嗜睡、暴飲暴食,當心是「季節性情感疾患」徵兆?捷思身心醫學診所李旻珊醫師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OL原本就有季節性憂鬱傾向,近期因面臨父親過世的壓力事件,情緒狀況每況愈下,開始發生長時間嗜睡無法起身工作、暴飲暴食及體重增加等問題,連帶影響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甚至假日也不願意與男友、朋友出門。經過增加日照、規律每周(3次)運動150分鐘,以及就醫調整藥物,2-3個月後才回歸穩定。
常吃甜點、餅乾、加工肉類等「超加工食品」,不僅要承擔變胖的風險,甚至可能讓大腦功能衰退、面臨「變笨」的危機?權威期刊《JAMA Neurology》日前刊載一則研究,指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者,無論是認知功能或執行功能皆出現顯著下降,大腦的老化速度也比正常人還要快。
目前世足賽正如火如荼地開踢,不少到足球員容易因為鏟球、盤球而摔倒;此前球星內馬爾(Neymar)於2018年世界盃中的倒地翻滾動作,更引來大批網友嘲笑。《一分鐘健身教室》史考特醫師受訪表示,足球倒地後的翻滾姿勢確實能夠減輕地面對膝蓋的衝擊,不失為保護關節的一項措施。
天氣逐漸轉涼,又到了許多民眾品嘗麻辣鍋的時節,全台糖尿病友預估超過230萬人,糖友們是否能吃麻辣鍋?簡鈺樺營養師受訪表示,糖尿病人基本上「什麼都能吃」,除了掌握飲食均衡原則,應有「趨吉避兇」的飲食觀念。比如注意牛奶鍋、南瓜鍋的澱粉量與乳製品量。吃麻辣鍋時要注意油脂量、鈉含量等潛在地雷,可能影響血糖波動與血管健康。
早上工作時總是自覺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可能不單單只是前一晚的睡眠出問題,與前一天的運動狀況、和早餐的攝取內容也有關聯?《Nature Communication》的刊載研究,針對個人生活習慣建立分析,表明「4大因素」可能是決定早晨警覺性是否足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