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吃大喝抒壓不成還傷「心」? 研究示警:「高脂肪飲食」損害心血管復原能力
精神壓力(Stress)被認為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誘因之一,如果想透過「大吃大喝」抒解壓力,效果可能將適得其反。《Frontiers in Nutrition》研究指稱,攝取高脂肪食物可能會損害血管的「內皮功能」,從而影響心血管系統從壓力事件中恢復的能力。
精神壓力(Stress)被認為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誘因之一,如果想透過「大吃大喝」抒解壓力,效果可能將適得其反。《Frontiers in Nutrition》研究指稱,攝取高脂肪食物可能會損害血管的「內皮功能」,從而影響心血管系統從壓力事件中恢復的能力。
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一兩個月她常常在活動的時候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最近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嚴重了。
近期天氣寒冷、日夜溫差極大,風險族群要注意「狹心症」(又名心絞痛)發作的風險!張釗監醫師指出,此前曾收治一位70歲女性長者,因受頭暈症狀所苦至他院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仍持續服用止暈藥長達2年之久。
「最美周芷若」香港女星周海媚於12月12日被證實病逝,消息傳出引發外界譁然。樂生療養院漢生病防治科主任葉倩妤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既非傳染性疾病、亦非惡性腫瘤。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常見的大腦神經發展疾患,估計全球盛行率約在5-12%不等,被認為受到大腦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的受器運輸、血清素運輸等多基因共同影響。
接近入冬時節,心血管疾病風險隨之增加,背後原因竟與「肌少症」有關?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歐瀚文醫師提醒,近期氣溫降低,民眾身體不適、以為心血管出問題就診人數暴增,究其原因才發現是「肌少症」問題。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起,美國數據統計,40歲以上成人高達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統計,台灣人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高盛行率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疹後神經痛,是台灣民眾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秋冬氣溫急轉直下,溫度刺激易使皮膚疾病的病灶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天氣漸轉陰冷,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惡化的狀況頻繁,尤其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更與乾癬性關節炎、虹采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有關。
「久坐」其實是最傷害心臟健康的行為?根據國健署指出,個人處於坐或躺著的狀態、連續6小時以上便符合久坐定義。歐洲心臟學會(ESC)出版品《歐洲心臟期刊》(EHJ)近期刊載文獻指稱,「中等強度運動」對於心臟健康的改善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