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胃痛掛急診爆瘦10公斤,不到40歲發現「轉移性大腸癌」!精準雙標靶治療有望救命
女胃痛掛急診爆瘦10公斤,不到40歲發現「轉移性大腸癌」,且帶有BRAF基因突變。經過精準雙標靶治療後有望救命。專家指出,早期篩檢對於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和提高治療成功率至關重要。強調了精準醫療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
女胃痛掛急診爆瘦10公斤,不到40歲發現「轉移性大腸癌」,且帶有BRAF基因突變。經過精準雙標靶治療後有望救命。專家指出,早期篩檢對於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和提高治療成功率至關重要。強調了精準醫療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
「這是一項攸關人命、值得投資的檢測!」奇美醫學中心病理部分子病理科主任李宛珊表示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為先進的分子檢測技術,近年來,癌友對於檢測的接受度增加,只要經濟情況許可幾乎都會接受此檢測,可謂是「精準治療」經典模式。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據統計,國人平均約31分14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每年更有6,000多位患者死於大腸癌,影響國人健康甚鉅。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3年,不少民眾減少出入醫院頻率,即便身體發生異常,也不願意檢查原因,不自覺讓疾病逐漸惡化。事實上,以長居全台十大癌症的「大腸直腸癌」而言,即使確診晚期癌症,以手術治療皆能有很高的治癒率;使用化療與多線標靶藥物「接力治療」,整體存活期也可達約3年以上。
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40年奪冠,罹癌的年齡逐年下降,平常需透過飲食保養身體,用飲食照顧好自己是最直接的方式。程涵宇營養師表示,可以多攝取具防癌效果的食物,可輕鬆找回健康自癒力,避免癌症找上門。程涵宇營養師進一步列舉12種「防癌食物清單」如下。
「我想不會有多少醫學院學生,從讀書時就立志成為一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醫院裡最臭的兩種刀都是我們在開的,基本上就是修水管跟通水肥的概念!」談起成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歷程,盧延榕醫師不改爽朗幽默。臺大畢業卻選擇到榮總擔任住院醫師,在醫學界圈子畢竟相對稀少。他笑説自己有點叛逆,心中自始不改想走外科的初衷,要以雙手直接為病人解決問題。而大腸直腸外科的手術和檢查,正是他一展才華,造福病人的舞台。
年輕男女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異常,出現腹瀉、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時就應趕快就醫,除了可能是大腸激躁症之外,也要當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慢性發炎。一名女性20歲起開始嚴重腹瀉乃至一天多次血便,住院一個多月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因一吃東西就會腹瀉,她只能坐在馬桶上用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大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榜首數年。隨著近年國人飲食西化、手搖飲料盛行,習慣大魚大肉、高糖高油飲食,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罹癌風險。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大腸癌為「台灣癌症之王」,其中根據各縣市位置不同,罹癌人數也亦有所差異。
大腸直腸癌持續為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每年確診人數高達約1.7萬人,如果確診為大腸癌務必接受完整治療,避免腫瘤「原地復發」。一名57歲金門女性,發現第三期大腸癌之後雖有手術,卻因為擔心疫情而未繼續接受化療,僅9個月後腫瘤復發,從會陰、肛門處滲出大量血膿、分泌物,每天必須換2-3次尿布,最後回到門診時已惡化為第4期轉移性大腸癌。
身體發出哪些警訊,可能與「貧血」有關?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徐聖侖醫師表示,臨床上貧血最主要的症狀以頭暈為主。由於缺乏血紅素,也可能引起疲倦、精神不濟。在部份鐵質缺乏的族群身上,還可能見到嗜食冰塊的異食癖現象。貧血原因、種類及病理變化多,不一定每個人症狀皆相同。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洪東榮醫師表示,網路流傳的加工肉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如果搭配蛋白質食物同時食用,例如香腸搭配養樂多、菠菜搭配起司等,會在胃裡合成具致癌性的亞硝胺。事實上,胃部含有胃酸、酵素等複雜多種的成份,兩者直接在胃部合成為亞硝胺的機率相當小。加工食品中添加亞硝酸鹽,主要是為抑制肉毒桿菌污染和其他細菌滋生風險,其實蔬菜中也含有天然的亞硝酸鹽,食物變質後所含的亞硝酸鹽,也可能造成胃黏膜的不可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