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喝手搖飲致癌? 每天1杯含糖飲料 大腸長出「危險息肉」增3成
健康意識興起,愈來愈多人瞭解糖份並非身體代謝必須,更可能增加過多熱量導致肥胖。不過,糖份原就以「蔗糖」的形式天然存在於水果與蔬菜之中,能提供身體轉換為葡萄糖作為能來源。相較之下,「果糖」只由肝臟代謝,而且更容易轉換為脂肪的形態儲存在體內。
健康意識興起,愈來愈多人瞭解糖份並非身體代謝必須,更可能增加過多熱量導致肥胖。不過,糖份原就以「蔗糖」的形式天然存在於水果與蔬菜之中,能提供身體轉換為葡萄糖作為能來源。相較之下,「果糖」只由肝臟代謝,而且更容易轉換為脂肪的形態儲存在體內。
「缺乏運動」可能與更高罹癌率有關?由美國癌症協會公共衛生碩士Adair Minihan 所領導的研究指出,有7種癌症的發生與缺乏運動呈現正相關。這是第一項針對缺乏運動鍛鍊對不同部位癌症影響的研究計畫。
最新十大癌症公佈,癌症時鐘再度加快,更突顯健康檢查對預防癌症的重要性。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早期癌症往往沒有徵兆,當腫瘤長到一定程度才有明顯症狀。而健康檢查透過篩檢無症狀的族群,能夠發現早期癌症。早期癌症大多預後良好,甚至能夠達到治癒效果。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願意自費健檢,以性別來看,女性較男性更有健康警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男性面臨的潛在健康風險增加,哈佛大學醫學指出,步入中年後的男性,應注意以下疾病風險,並考慮採取進階健康檢查。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衛福部公佈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達12萬1254人,較前一年增加5,123人。男女合計的「十大癌症」人數分別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癌症時鐘再次撥快11秒。
洪東榮醫師表示,網路流傳的加工肉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如果搭配蛋白質食物同時食用,例如香腸搭配養樂多、菠菜搭配起司等,會在胃裡合成具致癌性的亞硝胺。事實上,胃部含有胃酸、酵素等複雜多種的成份,兩者直接在胃部合成為亞硝胺的機率相當小。加工食品中添加亞硝酸鹽,主要是為抑制肉毒桿菌污染和其他細菌滋生風險,其實蔬菜中也含有天然的亞硝酸鹽,食物變質後所含的亞硝酸鹽,也可能造成胃黏膜的不可逆傷害。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過去連13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然而,為了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針對年滿50至未滿75歲之民眾,提供經醫學證實的定量免疫法的檢驗方式,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定期篩檢,能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除了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外,檢查結果為陽性的後續追蹤也不容忽視。
今年國內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醫院醫療量能降載,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意願降低,以致於癌症篩檢數量下降。經資料分析顯示,截至110年7月底,「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已超過240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0%。國健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近期疫情逐漸趨緩,醫療院所也陸續恢復服務量能,除了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措施,也鼓勵民眾積極接受癌症篩檢保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