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重症比日本多10倍? 名醫揭關鍵原因
本土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也出現4起以上兒童重症死亡個案,外界擔心兒童未打疫苗,恐增加孩子重症與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衞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醫師表示,目前兒童重症率約為日本的10倍,與南韓相比也接近6倍,兒童疫苗的確要盡快開打。
本土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也出現4起以上兒童重症死亡個案,外界擔心兒童未打疫苗,恐增加孩子重症與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衞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醫師表示,目前兒童重症率約為日本的10倍,與南韓相比也接近6倍,兒童疫苗的確要盡快開打。
確診後是否將罹患「長新冠」,與染疫一週後出現「5種症狀」可能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Nature》刊載研究說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分析英國、美國瑞典的新冠肺炎病例後發現,染疫者於確診第一週內,出現「5種症狀」以上,日後病程發展成長新冠的風險,將是一般確診者的3.53倍。
疫苗能否降低「長新冠」(Long COVID)風險?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報導指稱,根據最新一份分析1,300萬人健康記錄的調查研究顯示,接種疫苗約只降低15%的「長新冠」機率。這是目前為止人數最多的「長新冠」研究,但研究結果仍有其不確定性,並與其他類似研究數據有所出入。
雖然感染新冠病毒多為輕症與無症狀,但是確診康復後「長新冠」(Long-COVID)的後遺症問題,可能持續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若是確診期間有使用「清冠一號」等中藥方,由於藥屬性偏涼,容易讓腸胃虛弱族群出現輕微腹瀉,此時補充適量的高麗蔘可進行平衡溫補,緩解用藥之不適。至於痊癒後有相關身體症狀,高麗蔘亦能補充五臟陽氣、止吐解渴、促進血液循環,可作為染疫後調理之用。
血液循環不佳者要注意!根據過往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後,將造成身體各處的「內皮細胞」失能,導致微血管劇烈收縮、甚至阻塞,無論肺部、心臟、腎臟等器官的內皮組織,都可能因病毒感染導致損害。根據相關研究,以下6種措施能夠顯著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將氧氣與營養送至細胞中並帶走多餘廢物。
第3劑疫苗對於促進身體免疫力、避免重症與住院風險而言,究竟有多重要?甫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指出,新冠加強針(第3劑)針對Omicron亞種病毒提供抗體保護,包括BA.2、BA.3以及與Delta的混種病毒「Deltacron」,效益比起第2劑疫苗而言更為廣泛,研究亦呼籲未施打者應盡速完成接種措施。
確診後「喉嚨劇痛」,要避免吃哪些食物加重症狀?簡鈺樺營養師受訪指出,首先建議避開「清脆鬆脆」的食物,例如地瓜片、薯片、餅乾,較容易刺激或吞嚥時因輕脆質地,引發疼痛感。另外,也建議避開營養學分類「酸性」的食物,特別是酒精。天然食物柑橘、蕃茄等也建議不可過量。喉嚨痛時最好也避開「甜食」。
疫情升溫,全台家長面臨工作、家庭兩頭燒,當出現哪些徵兆時,要注意身心狀況?愛能職能治療所職能治療師蘇子茵受訪表示,家長忙於工作與照顧孩子雙重壓力下,更容易覺察到的生理狀況包括:容易疲勞、提不起勁、腸胃不適、喘不過氣、失眠、頭痛、肌肉緊繃等症狀。
國內Omicron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破萬的狀況下,若自己不幸確診,居家隔離期間可以補充哪些營養素,維持身體機能並提升免疫力?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確診者可適度攝取以下「6大營養素」,幫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對抗新冠病毒:維生素D、維生素C、DHA、硒、鋅以及益生菌。
結果顯示,在23周Delta期間共發生1975例全因超額死亡,而Omicron僅在8周期間就發生2294例超額死亡。Omicron所造成的每周超額死亡事件發生率,是Delta的3.34倍。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期間所有成年階段的組別,都發生了統計顯著的超額死亡率。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就醫前要注意哪些事項?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3類對象,在家中快篩陽性時,可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或檢測片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請醫師確認。
打疫苗安全嗎?會不會有副作用?部份家長擔憂疫苗安全性,甚至認為讓孩子感染Omicron病毒,獲得自然保護力更安全?光田綜合醫院兒科主任周宇光醫師受訪表示,感染疾病與接種疫苗最重要的衡量效益是死亡率,從大流行地區的兒童死亡率來推估,更應該及早讓孩子打疫苗加強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