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境管制有望解封? 疫苗覆蓋率是關鍵? 專家曝「平原期」後防疫走向
隨著各國邊境逐漸開放,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宣布,自8月15日起取消搭機前2日需持PCR證明的規定,但暫不放寬旅行團或外國旅客的觀光簽證。至於入境隔離何時鬆綁至「0+7」,也倍受民眾關注。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指出,邊境鬆綁至「0+7」的時間點較難推估,因本土疫情近日「平原期」,每日新增確診數仍有2萬餘人左右。雖然近1週的「Rt值」為0.97(小於1代表疫情趨緩),病例數呈下降趨勢,但仍需維持一定程度的防疫量能。
隨著各國邊境逐漸開放,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宣布,自8月15日起取消搭機前2日需持PCR證明的規定,但暫不放寬旅行團或外國旅客的觀光簽證。至於入境隔離何時鬆綁至「0+7」,也倍受民眾關注。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指出,邊境鬆綁至「0+7」的時間點較難推估,因本土疫情近日「平原期」,每日新增確診數仍有2萬餘人左右。雖然近1週的「Rt值」為0.97(小於1代表疫情趨緩),病例數呈下降趨勢,但仍需維持一定程度的防疫量能。
新冠病毒仍持續肆虐,且近期又有猴痘病毒入侵本土。雖然民眾的防疫意識紛紛抬頭,各種防疫產品也因應而生,但防疫產品若挑錯,不僅沒有抗疫的效果,還會使身體蒙受傷害。究竟防疫產品該如何正確選購,才能因應層出不窮的病毒?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劉技謀博士表示,選購防疫用品時,應以「溫和」、「安全」、「有效」3大特點作為優先考量。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近12%,因洗腎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而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為何呈現逐年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受訪表示,因為先天腎臟病而需洗腎的比例相對穩定,洗腎人數增加主要仍與「四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共病症有關。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攀升,國人也陸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近期更傳出一女性病患於5月染疫後持續出現疲憊感、頭痛,嚴重影響思考及說話能力,甚至在騎車時因一時腦袋混亂而自撞卡車,差點釀成憾事,經診斷後確認為長新冠中常見的「腦霧」現象。台灣神經學學會胡朝榮理事長指出,長新冠症候群與「腦部」及「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而腦部對於全身健康至關重要。呼籲民眾在疫情當下,更應重視腦部健康,以避免全身殘疾的後果發生。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甚至出現2度感染個案。同時,染疫後可能又要面臨「長新冠」,如何確保身體抵抗力,在防疫期間增加保護力、加速身體恢復是民眾最關注的議題。大研生醫藥師林東慶提醒,營養均衡不只與免疫功能有關,各種維生素營養素攝取更是免疫力關鍵。在疫情期間補充足夠維生素,是對抗病菌入侵的重要準備,其中4類維生素與保護力有密切相關,更是維護身體代謝之必須。
國內疫情自7月以來逐漸趨緩,7月8日後每日確診數更低於「3字頭」,染疫人口平均下降至2萬多人左右。這是否揭示著「邊境管制」措施將獲得鬆綁?據報導,交通部近日確實正研擬2種解禁方案:優先開放觀光客來台、或是出國入境同步開放,惟獨需密切觀察疫情狀況與配合指揮中心決策。
Omicron大流行至今,臺灣新冠確診人數已逾300萬人,染疫率不斷上升的同時,重症人數也相對增加,透過日常飲食、營養補充調節免疫力對預防重症而言相當重要。要維持健康的免疫機能,需要各種營養素的參與及調節,專科醫師陳潔雯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可選擇各類經研究證實的營養補充保健品,幫助厚植免疫力根基。
新冠肺炎影響全世界長達兩年半之久。即便如此,長新冠對於人體的影響機制至今尚未有確切的定論。聯安診所胸腔科蔡哲龍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的影響不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一旦病毒深入到體內,可能會影響肺部、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目前已有2例Omicron病毒亞型「BA.5」本土確診者。究竟新型變種病毒是否將造成嚴重疫情?根據美國病毒進化生物學家Jesse Bloom指出,相較Omicron先前的亞型如BA.1、BA.2或BA.3,其後代BA.4、BA.5似乎更能躲避抗體與免疫反應;即使民眾此前已感染新冠病毒,BA.5強大的免疫逃脫能力仍可能致病,造成「二次感染」。
感染新冠肺炎不只會造成腦霧、呼吸道疾病等後遺症,甚至會引起脫髮或掉髮現象?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針對新冠肺炎的研究發現,特定確診者感染病毒後,出現嚴重程度不一的掉髪現象。 黃軒醫師列舉刊載於美國皮膚醫學會的研究說明:研究團隊分析1826位確診者的掉髮情況,發現確診者常見的3大禿頭型態依序如下:雄性禿、壓力禿、圓形禿。
猴痘疫情今年起出現在全球各地爆發,近期也有研究指稱,猴痘的突變速度比預期更快,是否表示猴痘病毒已與過去「版本」不同?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病毒的基因定序技術是近幾年才普遍應用,過去並無針對天花病毒的突變進行類似研究。因此,猴痘病毒變異速度是否加快,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釐清。
國內新冠疫情尚未明朗,猴痘疫情又接連於全球各地爆發,引發不少民眾的擔憂。猴痘並非新出現的病毒種,過去主要發生在非洲國家,然今年迄今逾20個國家共通報約200起確診病例,目前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區病例數較多。亞東醫院感染科蔡茂松醫師表示,猴痘疫情主要集中於親密接觸者,與新冠肺炎傳播方式不同,目前並無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