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免疫太強恐「自己打自己」? 如何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營養師曝必吃「5大營養素」

免疫力不是愈強就愈好! 如何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營養師曝必吃「5大營養素」

疫情當道,許多民眾期盼透過增強免疫力,以抵擋新冠肺炎的入侵。不過,免疫力「過強」或「太弱」,皆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營養師高敏敏於社群貼文表示,正常的免疫系統可幫身體辨識外來入侵物與正常細胞,並處理內在的衰老、損傷與突變,但若免疫系統「強過頭」,可能傷害到自身細胞,並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閱讀更多 »
菌血症致死率6成  感染源在鼻腔?  醫示警:只打新冠疫苗難防細菌性肺炎

菌血症致死率6成 感染源在鼻腔? 醫示警:只打新冠疫苗難防細菌性肺炎

新冠病毒本土確診已逼近300萬人,感染病毒不只要當心中重症,更要注意可能併發的細菌感染。研究顯示,確診新冠肺炎的病患中,也容易出現肺炎鏈球菌感染。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於鼻咽內,當免疫低下時就可能侵入人體,對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者而言增加另一層感染風險。

閱讀更多 »
確診新冠可領取口服藥嗎? 哪些人為適用對象? 2藥物副作用、服藥方式必看

確診新冠可領取口服藥嗎? 哪些人為適用對象? 2藥物副作用、服藥方式必看

近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目前除了施打疫苗外,是否可以服用口服抗病毒藥品作為預防藥品?適用條件有哪些?該怎麼服用?使用藥品之前需告知醫療人員什麼?衛福部食藥署指出,我國目前通過食藥署核准專案輸入(緊急使用授權, EUA)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品有2款,即「Paxlovid」及「Molnupiravir」。

閱讀更多 »
兒童確診也會得「長新冠」? 重症醫籲家長注意「5大後遺症」

兒童確診也會得「長新冠」? 重症醫籲家長注意「5大後遺症」

孩童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也可能罹患「長新冠」後遺症?此前關於孩童的長新冠病例研究尚稱不足,如今不少學者表明,長新冠同樣可能影響小於18歲的青少年與兒童,且症狀似乎與成年人不盡相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兒童的長新冠以情緒不穩、疲倦、睡眠障礙、頭痛、呼吸症狀為常見。

閱讀更多 »
染疫、打完3劑仍會「二次感染」?  專家曝真相:未來「多次染疫」將成常態

染疫、打完3劑仍會「二次感染」? 專家曝真相:未來「多次染疫」將成常態

國內Omicron疫情嚴峻,導致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不少民眾染疫康復後,擔憂是否將造成「二次確診」;根據《自然》(Nature)與《科學》(Science)的研究指稱,Omicron相較Delta、Alpha等變異株,造成二次感染的風險確實較高,但無論是輕症、住院與重症風險,似乎皆比第一次感染時為低。

閱讀更多 »
愛滋病患接種疫苗  更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  研究:與缺乏「這細胞」有關

愛滋病患接種疫苗 更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 研究:與缺乏「這細胞」有關

對於先天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者而言,若感染新冠肺炎,相較常人更容易造成嚴重併發症;且即使施打疫苗,仍有高機率的染疫風險?《JAMA Network》刊載研究表明,與未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毒,HIV)者相比,愛滋病患者的「突破性感染」機率更高,可能與其體內「CD 4」T細胞稀缺有關。

閱讀更多 »
46%確診者嗅覺喪失逾1年!  大腦掃描證實:這腦區會萎縮

46%確診者嗅覺喪失逾1年! 大腦掃描證實:這腦區會萎縮

感染COVID-19的其中一項後遺症是出現嗅覺、味覺功能喪失,在疫情大流行前期是確診的主要症狀。不過,隨著病毒株持續演變,嗅味覺異常的比例逐漸下降。權威期刊《Nature》報導指出 ,一份針對美國61萬名確診者的調查顯示,與原始病毒株相比,感染Alpha株發生感官功能障礙的比例高出50%,Delta株下降到44%,近期的Omicron株則只有17%。

閱讀更多 »
新冠病毒可在腸胃「活7個月」!  與罹患「長新冠」有關?  研究:提防3大症狀

新冠病毒可在腸胃「活7個月」! 與罹患「長新冠」有關? 研究:提防3大症狀

確診新冠肺炎不僅會形成呼吸道症狀,「腸胃道」亦可能引起不適感?近期刊載於《Med》期刊的研究指出,確診者糞便中的病毒RNA,證明新冠病毒可能引起程度不一的腸胃道症狀。科學家也提出看法,認為腸胃道遭受病毒長期感染,或許與新冠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有密切關聯。

閱讀更多 »
自戀者影響「職場氛圍」? 更不易遵循防疫措施?  研究曝常見「4特質」

自戀者影響「職場氛圍」? 更不易遵循防疫措施? 研究曝常見「4特質」

台灣受到華人教育思想深遠,做事情強調謙虛、不張揚,這樣的社會氛圍導致大眾對於「自戀者」的印象不甚理想。事實上,過度自戀者或心理學上定義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在工作場域中確實可能影響團隊合作、讓跨部門間的溝通效率極低:甚至有研究指稱,自戀程度較高者更不容易遵守疫情大流行下的防疫措施。

閱讀更多 »
確診缺氧有哪些徵兆?  2招「簡單呼吸法」增加肺活量與抵抗力

確診缺氧有哪些徵兆? 2招「簡單呼吸法」增加肺活量與抵抗力

COVID-19感染可能造成血氧下降,甚至出現「快樂缺氧」的危險症狀,是否與呼吸功能好壞有關?台灣呼吸治療學會秘書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呼吸治療科組長蕭琬云解釋,以「貨物」、「工廠」、「貨車」比喻,氧氣是貨物而器官是工廠,將貨物送到工廠需要貨車「血紅素」作用,因此,呼吸運動對血氧數值的直接影響並不大。治療師表示,血氧之所以是重要觀測指標,主因是人體具有「代償」機制,當感染COVID-19等疾病導致逐漸缺氧,身體會啟動協調與代償,有可能造成「快樂缺氧」。

閱讀更多 »
自然染疫像吃下「無敵星星」?  重症醫駁:不打疫苗抗體恐變「流星」

自然染疫像吃下「無敵星星」? 重症醫駁:不打疫苗抗體恐變「流星」

不施打任何疫苗、僅透過「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獲得抗體,等於吃下「無敵星星」,身體免疫力將隨之提升?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駁斥,依照國外各大期刊刊載內容皆清楚表明,未接種疫苗者的重症與死亡風險呈倍數增長;且就算因染疫獲得免疫力,也有不夠持久、抗體濃度不足等問題,充其量僅是一閃即逝的「流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