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亞太專科護理師聯盟」國際研討會盛況非凡,專科護理師於遠距在宅醫療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為國內首次以「專科護理師」為主軸的重要國際研討場合。開幕由大會主席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童恒新理事長歡迎亞洲及世界各國關注專科護理師及進階護理發展專家學者及醫療從業人員來到台灣,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到場致歡迎詞,並提到未來趨勢為遠距醫療整合在宅醫療,專科護理師將擔任走前進社區第一線至關重要的角色。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為國內首次以「專科護理師」為主軸的重要國際研討場合。開幕由大會主席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童恒新理事長歡迎亞洲及世界各國關注專科護理師及進階護理發展專家學者及醫療從業人員來到台灣,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到場致歡迎詞,並提到未來趨勢為遠距醫療整合在宅醫療,專科護理師將擔任走前進社區第一線至關重要的角色。

近年麻醉事件屢屢搬上影視平台,引發國人關注麻醉風險議題,台灣麻醉醫學會公佈「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最新報告,發現民眾擔心「麻醉後醒不過來」的比例高達37.2%、憂慮「麻醉後會有不適症狀強烈」36.8%、表示「害怕手術中意外醒來」則有33.0% 。該份調查反映普遍國人對麻醉的三大隱憂。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

上班族、久坐族要注意!如果「腰圍」數值開始不受控地成長,可能與預期壽命的減損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腰圍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內臟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有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全球超過十分之一人為糖尿病患者,且其中高達90%為第2型糖尿病,對此,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衛教宣導呼籲人們「瞭解風險、認識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傳出因心臟病猝逝,年僅68歲。秋冬氣溫變化劇烈,為何易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受訪表示,氣溫驟然變冷易令血管劇烈收縮,尤其是心臟血管一旦發生收縮痙攣,血管或血管壁上斑塊就容易被擠壓破裂,造成嚴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罹患糖尿病有望不必再「天天挨針」,透過新技術就能時時掌握自己的血糖狀況?過去傳統的單次指尖扎針採血監測血糖,不僅使用耗材較多,一天還要扎針量測多次。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不僅不用受到針刺的煎熬,更可以持續追蹤血糖變化。

已有不少研究指出,固定的運動習慣可以減少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不過對於帶有糖尿病遺傳基因的人群而言,是否有一樣的保護作用,學界尚未有一致定論。最近醫學期刊終於證實,中高強度運動有助於抵消糖尿病的遺傳風險。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食王國」美名,卻「成也美食、敗也美食」,錯誤的飲食習慣讓台灣淪為「洗腎王國」,不少國人正蒙受慢性腎臟病之苦。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表示,曾有1位67歲女性患者長期有三高問題,67歲的楊女士長期有三高問題,起初健檢時發現有蛋白尿卻沒有放在心上。

「胰島素阻抗」不僅可能是引起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元凶,也可能是癌症患者的一大警訊?過往部分學說認為「代謝功能障礙」常見於癌症患者,並與較高的癌症復發率與低生存率有關。如今刊載於《Acta Oncologica》的研究認為,無論是癌症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反應能力都有受損的可能。

想透過「完全戒糖」,以達到減重或維持健康的效果,其實難如登天?事實上糖分不只存在於加工食品,天然的原型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