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問答集】胰臟癌為何被稱為癌王?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症狀、檢查、治療一次看懂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診斷,發現腫瘤時的期數多已晚期,採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反應皆不理想。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診斷,發現腫瘤時的期數多已晚期,採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反應皆不理想。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中壯年族群如遇突發性「心室顫動」,也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甚至有猝死風險?臺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大中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所導致的心室顫動,容易使心臟產生「不規則跳動」,無法有效率地將血液注入各部位、使全身都壟罩在缺氧的風險下。
人工植牙是指將「人工牙根」植入缺牙處,取代缺失的自然牙,等到人工牙根植體與齒槽骨完成強固的骨整合之後,再在上方製作假牙的治療方式。人工植牙能幫助病人恢復咬合功能,且不破壞相鄰牙齒的齒質,成功率可達到95%。
第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兩大原因,一是胰島素分泌不足,一是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雖然與遺傳基因有關,但造成糖尿病盛行更重要的風險因子,是肥胖大流行及活動量減少的生活型態。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也與糖尿病有關,若有家族糖尿病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糖尿病風險則會大大升高。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衰退,不少人擔憂記憶力可能從此下降、影響工作效率或日常生活。不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或許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記憶力衰退風險?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權威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明,6種健康生活方式與減緩記憶力下降有顯著的關聯性。
糕點、餅乾、冰淇淋、調理包、冷凍食品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由於含有較高的鹽份、脂肪、糖份及人工添加劑,過去已有各項研究指出攝取過量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近期一項利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將近20萬筆數據的觀察性研究更發現,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罹患34種特定癌症的風險。
現代人離婚率普遍較高,加上養兒育女往往是一大負擔,也就讓年輕族群一聽到「結婚」二字就隨之卻步。不過,其實無論婚後的相處模式與生活品質為何,都會對健康產生一定的好處?知名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近期刊載內容顯示,結婚行為或許能幫助伴侶維持較低的血糖水平。
「維生素D」為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促進骨骼與肌肉健康。事實上關於維生素D補充劑的效果仍存在諸多爭議,有研究認為維生素D攝取不足將引起早死風險;也有文獻指出,長者頻繁補充維生素D,失智與死亡風險恐增加2倍,更有研究質疑維生素D補充劑預防骨折的效果,不如大眾所預期般地有效。
40歲後不只體力下滑,又有情緒不穩定和睡眠問題,要當心是「男性更年期」提早來臨?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受訪指出,男性荷爾蒙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40歲後更可能每年下降1-3%。男性更年期不像女性可從月經週期加以判斷,身體症狀多作為懷疑指標,並搭配抽血檢測荷爾蒙數值,評估是否有其他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