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問答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除了不孕還會導致肥胖? 不治療恐影響生育規劃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常見的內分泌障礙,約5-15%的台灣女性受到影響,典型症狀包括月經失調、雄激素過高、多囊卵巢結構,且可能伴隨不孕、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副院長黃珽琦醫師表示,減重、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是改善症狀的重要步驟,備孕時則可考慮全胚冷凍技術,提升受孕成功率並降低流產風險。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常見的內分泌障礙,約5-15%的台灣女性受到影響,典型症狀包括月經失調、雄激素過高、多囊卵巢結構,且可能伴隨不孕、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副院長黃珽琦醫師表示,減重、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是改善症狀的重要步驟,備孕時則可考慮全胚冷凍技術,提升受孕成功率並降低流產風險。
隨著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者是否能邁向「健康老」,已然成為重要的公衛議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個體的預期壽命長短與否,事實上可從身體各部位看出端倪。若年紀輕輕身體就已出現顯著的負面變化,要注意健康狀態恐怕已悄悄亮起紅燈,需要開始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明明身體非常疲倦,卻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頻頻腸胃不適,卻往往處於便秘或腹瀉兩種極端?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醫師表示,情緒上經常覺得提不起勁與疲勞,甚至出現焦慮不安或憂鬱,引發呼吸急促、胸悶、心悸等相關問題,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徵兆。
據國際資料統計,20-30%的癌症患者死因並非癌症本身,而是由癌症所導致的「惡病質」。台灣癌症基金會12月盛大舉辦「抗癌防惡 營養制勝」癌症系列講座,邀請多位專家破解抗癌營養補充迷思,傳授戰勝腫瘤關鍵!
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
體重過重及肥胖症是影響身體代謝及健康的重大因素,根據世界肥胖聯合會《2022世界肥胖圖譜》預測,2030年時全球肥胖症人口將突破10億人。運動量不足是增加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究竟在什麼時間運動鍛鍊最有可能幫助減重與體重控制,尚未有一致的科學數據。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在氣管前方之處,左右各有一葉,各約4公分長、1-2公分寬,兩葉之間以峽部連接。甲狀腺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器官,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是維持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荷爾蒙,也對孩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新生兒出生時必須檢測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荷爾蒙不足,以免神經發育遲緩與生長遲滯。
時常心悸、燥熱,又莫名體重減輕,要當心是「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徵兆?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江珠影醫師受訪表示,近期收治一名30多歲年輕女性,本身無特殊病史,明明天冷低溫卻覺得身體燥熱,並有手抖、排便次數增加,兩個月內體重下降6-7公斤,合併眼睛不適、皮膚泛紅、焦慮等症狀,初時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多,經抽血檢查後才確認是甲狀腺功能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