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跟你想的不一樣? 青少年打BNT出現「心肌炎」? AZ血栓風險比抽菸還低?
在等待疫苗期間,許多人對於莫德納(Moderna)和BNT(BioNTech)疫苗抱持較高的信任度,認為其安全性與有效性較佳;AZ疫苗則被認為「保護力不佳」,副作用也比其他兩者嚴重,因此有不少民眾在預約疫苗時只勾選前二者,寧願花較長的時間等待最理想的疫苗。但是,mRNA疫苗就完全沒有副作用風險嗎?關於新冠疫苗的各種現象應該如何解讀?
在等待疫苗期間,許多人對於莫德納(Moderna)和BNT(BioNTech)疫苗抱持較高的信任度,認為其安全性與有效性較佳;AZ疫苗則被認為「保護力不佳」,副作用也比其他兩者嚴重,因此有不少民眾在預約疫苗時只勾選前二者,寧願花較長的時間等待最理想的疫苗。但是,mRNA疫苗就完全沒有副作用風險嗎?關於新冠疫苗的各種現象應該如何解讀?
先前三級警戒期間,居家防疫和遠端上班上課,幾乎徹底改變某些人的生活模式。其中變化最微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突然變得「異常親密」。另外,原先有憂鬱問題的人,疫情前本可躲在自己的舒適圈略作喘息,現在因為社交空間限縮,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簡直「無處可躲」,甚至因而被家人數落時間變長,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就醫回診,還可能被認為浪費醫療資源……憂鬱族群面臨的困境,以及「後疫情時代」造成的全民憂慮現象如何排解?林仁廷心理師認為,掌握生活的第一原則,適時尋求放鬆都能有所幫助。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個案確診印度Delta變種病毒株的消息,疫情指揮中心也於9月11日宣布,板橋幼兒園及社區相關個案27位確診者的基因定序結果「都是Delta病毒」,讓好不容易才從三級警戒「解放」的台灣再次蒙上陰影。事實上,要讓疫情盡快平息,除了靠疫苗接種普及率提高,達成「群體免疫」之外,民眾的防疫意識高低,也將決定疫情的走向。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在先前三級警戒期間,民眾紛紛被迫改變生活與工作型態,開始在家上班上課,大幅增加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時間。原以為在這段時間內可以藉此培養親子之間的家庭關係,不過事情可能並不如大家所想的這麼美好。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以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為例,即使這些國家宣布居家防疫規定,家人間的關係似乎並沒有因此更好;相反地,這些國家的家暴專線通報數,都出現20%以上的成長。
「霸凌」行為可說在各個年齡層都屢見不鮮,兒童時期易遭受同儕的言語霸凌,青少年時可能遭遇校園肢體霸凌或性霸凌,出社會後進入職場,還有可能被職場霸凌。近一多年來,全球遭受新冠肺炎肆虐,人類生活型態出現重大轉變,霸凌場域也隨之轉移,「網路霸凌」變得愈加嚴重,尤其恐慌情緒使仇恨言論暴增,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與身邊的孩子被網路霸凌所影響?社交媒體又會對孩子們造成什麼心理創傷?
雖說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越來越少,但康復後的新冠肺炎患者,健康狀況仍可能令人擔憂!新冠肺炎並不是感冒,確診後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相反地,新冠肺炎病毒真正可怕之處,是其可能對康復者造成嚴重的後遺症。有哪些後遺症是肺炎康復者需特別注意的?近期研究發現,康復患者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才能真正恢復正常生活。
造成台灣5月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的新冠病毒是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目前在全球的盛行率高,更具傳染性,其傳播速度與範圍都十分驚人,目前全球的防疫方針除了做好自我防護之外,最重要的是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就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確診後的重症和死亡率也會大幅降低。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影響,民眾又面臨是否能夠打到疫苗,以及境外變種病毒虎視耽耽的風險。病毒帶來各種懸而未解的焦慮感,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可以說疫情的爆發,對台灣民眾心理陰影上造成不小的「後遺症」。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認為,疫情衍生出的經濟、家庭,或疫苗接種等等焦慮感,根源都在於這些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大部份的受僱者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能擔心明天起「飯碗不保」,在「人人自危」的氣氛之下,容易對未來產生迷惘或焦慮感。
在勞工權益日漸抬頭的今天,上班工時過長的問題漸漸受到重視,平常加班或是假日上班都必須合乎政府規定,否則企業可能會面臨法律的裁罰。但若是身為每天仍需加班的社畜,你可能得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好好談談了,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布的最新研究,現今仍有許多國家存在工時過長問題,且這樣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勞工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提高!
雖然目前防疫降級進入二級警戒,但確實有許多人因為先前三級警戒的實施,已經習慣在家上班、上課的生活,也在此期間養成了許多壞習慣:例如一到假日就在家耍廢,追劇不間斷、手遊玩整天,或是吃完飯就馬上躺在床上休息,似乎已經將「御宅族」的日子過得駕輕就熟。平日上班時已經坐得夠久了,假日屁股也離不開椅子,對身體真的很不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就認為,久坐行為恐怕會使認知能力下降、讓大腦變得更加遲鈍。
很多人聽過牙周病跟心血管疾病有關,但你知道牙周健康也可能影響你得肺炎的機會嗎?通常除了定期洗牙,牙醫師也會建議大家養成正確刷牙習慣,或是搭配漱口水也是不錯的方式。口腔健康和菌落生態和身體其他疾病的關連性,近年逐漸受到更多重視。《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一則研究就表示,漱口水不僅能輔助牙膏,如果加上「銀奈米」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還能幫助抵擋新冠肺炎的入侵?
在近期疫情邁入高峰的情況下,戴口罩早已成為了全民共識,尤其目前已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外出全程戴口罩已是必須,若不遵守規定會遭罰3000至15000元。普遍民眾都相當恪守規矩,但還是有少數人亮整張臉會趴趴走。若你或你的親友還是不明白戴口罩對保護人體有什麼幫助,那就讓這篇文章幫你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