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不只飲食可以幫助防癌? 營養師:運動+免疫細胞凍存,建立多層次健康防線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閱讀更多 »

大餐後促進消化必吃! 營養師:多攝取「2水果」,不只助排便還能助眠

水果有助於健康,但選對食用時機能提升營養吸收效果,避免對腸胃造成負擔。高敏敏營養師建議,一般健康者可隨時享用水果,首選當季新鮮水果;大餐後可選鳳梨、奇異果等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幫助食物分解。血糖控制者宜在兩餐間選擇低GI水果,如蘋果、芭樂,以穩定血糖。運動後一小時內攝取水果可補充能量並促進肌肉修復。睡眠困擾者可於晚餐後食用香蕉、火龍果等富含鎂的水果,以提升睡眠品質。

閱讀更多 »

退化性關節炎疼痛看診已第2期?及早保健才有效?醫:運動前必做1動作保護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已超過350萬,常見原因為老化、肥胖、過度使用及遺傳。該疾病分四期,第二期X光可見關節縫隙縮小,治療方式依病程從藥物、玻尿酸注射到震波或手術置換。高雄秀傳紀念醫院骨科主任林書樊醫師表示,患者常誤信無刀療法,實則需醫師評估並調整生活型態,控制血糖與體重尤為重要。醫師建議退化患者應運動前充分熱身、補充葡萄醣胺,並強調關節保健宜早不宜遲。

閱讀更多 »

逾過半上班族「運動量」不及格! 久坐不動是關鍵原因? 醫揭5大不良後果

逾半數上班族運動量不足,久坐成為慢性病隱患之一。國健署調查顯示,46.1%成人未達WHO建議運動量,主因包括工作壓力、疲勞與時間不足。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莊海華醫師警告,長期缺乏運動恐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骼退化及心理問題。建議透過定時活動提醒、步行通勤、站立辦公、規劃運動時間等方式增加身體活動。落實日常運動習慣,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寒流晨跑超傷心血管? 國健署示警跑者:2時段出門最危險

寒流清晨運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跑者,冬季運動應避免「清晨」和「傍晚」這兩個溫度最低的時段。國健署建議遵守「身體保暖、充足熱身、補充水分、調整時間」4大原則,並呼籲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覺,運動時結伴同行以相互關照。此外,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逐步回暖,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及相關健康風險。

閱讀更多 »

健身界的Uber Eat! 習慣健康國際推「派遣教練」,費用竟比上健身房便宜

習慣健康國際推出「派遣教練」服務,專業教練直送家中、企業或社區,提供便捷且高品質的健身課程。創辦人胡孝新表示,這項服務已覆蓋全台,擁有超過300位經過嚴格培訓的教練,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課程,從高齡長者的肌力訓練到企業員工的運動規劃,全面提升健康與生活品質。公司更與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合作,確保運動安全與效果,成為健身市場的一大亮點。

閱讀更多 »

健康瘦身不再遙不可及! 營養師曝:減肥做出「3大關鍵舉動」才能事半功倍

健康瘦身關鍵在於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持續管理,Winnie營養師強調壓力過大會影響減重成效,可透過放鬆練習及攝取穩定情緒的食物如杏仁與香蕉來舒緩壓力。成功減重需循序漸進,結合地中海飲食與運動,融入生活中,避免極端方法。此外,帝亞國際與私域圈建立健康社群,提供專業營養指導,幫助成員制定科學減重計劃,確保健康達成理想體態。

閱讀更多 »

12強棒球賽台灣奪冠! 日研究稱:觀看棒球比賽,「幸福感」比冷門運動更高

台灣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冠,不少台人更是親臨東京巨蛋應援。事實上英國與日本的研究均顯示,觀看運動賽事對身心健康確實具有益處。英國研究指出,親臨現場觀看賽事可提升生活滿意度、人生目標感及社會連結,並減少孤獨感。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則發現,觀看棒球、足球等熱門運動,能更顯著提升幸福感,且可能促進大腦獎勵迴路的活動,增加灰質體積。

閱讀更多 »

一變天膝蓋就痛爆? 名醫公開「護膝神操」,3動作遠離疼痛困擾

變天時膝關節疼痛是常見困擾,呂紹睿醫師建議透過三組運動來保護膝蓋健康,預防軟骨退化。首先,直抬腿運動可強化股四頭肌,提高膝關節穩定性;其次,壓膝動作改善關節靈活度,減少靜態壓力;最後,抱膝運動能保持膝關節柔軟度,特別適合術後康復者。這些運動能促進軟骨健康,減少疼痛並延緩退化,適合日常護膝保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