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常跑步易腳跟痛?  足底筋膜炎與核心肌群太弱有關?  醫揭1運動加強核心穩定

常跑步易腳跟痛? 足底筋膜炎與核心肌群太弱有關? 醫揭1運動加強核心穩定

近年國人路跑風氣興盛,不少人擔心經常跑步可能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一般是指腳掌到腳跟的扇形結締組織,從腳跟延伸到五個腳趾。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普遍認為與過度使用、肥胖、脂肪墊因年紀退化萎縮、足弓異常且穿著不適當鞋子有關。但若從人體結構的動作分析,核心不足也可能與足底筋膜發炎疼痛有關。

閱讀更多 »
跑步後膝蓋痛與「核心肌群」有關?  手刀跑步竟是錯的?  醫揭跑步受傷迷思

跑步後膝蓋痛與「核心肌群」有關? 手刀跑步竟是錯的? 醫揭跑步受傷迷思

路跑風氣逐漸興盛,但不少人跑完步後卻感覺膝蓋疼痛,當心是跑步過度造成。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周適偉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除了明顯外傷如跌倒、撞傷之外,跑步後出現膝蓋疼痛,要考量是否運動量超出膝蓋負荷。另外,較少人注意到「核心肌群」不佳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也可能是膝蓋過度負荷的隱藏原因。

閱讀更多 »
降低生理年齡關鍵?  研究曝:遵循「甲基化」飲食  身體最多可年輕11歲

降低生理年齡關鍵? 研究曝:用飲食調控DNA「甲基化」 身體最多可年輕11歲

遵循特定的飲食或生活模式,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各種問題嗎?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國內有8成中老年人至少罹患1種慢性病,不僅可能是死亡的風險因子,更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負擔。近期《Aging》期刊刊載的研究指出,透過飲食調控體內的「甲基化」程序,或許有助預防慢性病、延長預期壽命。

閱讀更多 »
跑步後膝蓋卡卡是「髕骨外翻」?  醫揭風險因子與症狀:肌力訓練是關鍵

跑步後膝蓋卡卡是「髕骨外翻」? 醫揭風險因子與症狀:肌力訓練是關鍵

一蹲下去就站不起來?或是跑步、走路後膝蓋正前方出現磨擦刺痛感?當心不是膝蓋退化而是「髕骨外翻」。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種子骨,位在股骨上的凹槽,能夠避免肌腱與股骨磨擦而斷裂,具有保護膝蓋的效果。當膝蓋的外側力量大於內側時,就可能使髕骨兩邊失去平衡,造成髕骨外翻。

閱讀更多 »
上班又顧家心好累! 「地方媽媽」更容易肩頸痠痛?  芳療師教4動作緩解

上班又顧家心好累! 「地方媽媽」更容易肩頸痠痛? 芳療師教4動作緩解

現代女性事業、家庭兩頭燒,可說是一刻都不得閒。不少人會選擇在空閒時藉由芳療或按摩放鬆緊繃的肌肉,重整步調再重返崗位。芳療師Lolly表示,確實有不少女性前來接受芳療,大多數肌肉都呈現相當緊繃的狀態,在承受家庭與職場的雙重壓力下,肩頸部位往往僵硬地「像石頭一樣」。

閱讀更多 »
用跑步機效果不如外出跑步? 跑到鐵腿要降低強度? 專家解惑

用跑步機效果不如外出跑步? 專家解答跑者常見「3大迷思」

現代人追求健康,很多人都會有運動健身習慣,戶外運動受限於天氣和空氣的影響,從事室內運動就可以避免因為天氣不好、空氣品質不佳而中斷運動習慣。多數人在室內運動中,都會選擇跑步機鍛鍊自己的心肺,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跑步機可以跑到3公里,在戶外跑1公里就氣喘吁吁了?其實跑步機跟路跑的條件不同,能給予身體的幫助也就有所不同。

閱讀更多 »
運動受傷後馬上冰敷  降低血液循環更難好?  治療師揭正確冰敷5大原則

運動受傷後馬上冰敷 降低血液循環更難好? 治療師揭正確冰敷5大原則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閱讀更多 »
只靠運動減肥又累又沒效率! 營養師:3大原因讓你瘦不下去

只靠運動減肥又累又沒效率! 營養師揭真相:每週最多只能減0.1公斤

只靠「運動」做為減重策略,不僅徒增身體的疲勞,體重也不一定會下降?嫚嫚營養師於社群分享,提到減重,不少人第一時間就想到運動。不過此前的大型薈萃分析已證實,僅憑運動瘦身而沒有進行飲食調整,對於減重沒有顯著性的效果;即使有減重效果也非常輕微,每週大約僅減少0.1公斤。

閱讀更多 »
爬樓梯訓練根本不到位!  專家建議:跑步增「山地陡行」項目助增加爆發力

光靠爬樓梯鍛鍊根本不到位! 專家建議:跑步增「山地陡行」有助提升爆發力

上班族總是久坐,運動的機會不多,因此很多人會提倡透過走樓梯來達到每日的運動量,尤其以走上樓梯搭配下樓坐電梯為主,以為這樣可以鍛鍊身體,慢慢養出好體魄,其實這觀念也不完全正確。雖然有運動到,看似對鍛鍊身體有幫助,但是卻不是全方位的肌肉運動,並且身體訓練不到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