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品質變差竟是身體「甲基化」出問題? 醫提醒:有這「5點壞習慣」一定要改
「甲基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相對陌生的專有名詞,但它對人體作用的重要性卻超乎想像!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表示,甲基化如同基因表達的「開關」,除了在DNA的製造、維持和修復中扮演關鍵角色外,它還在免疫細胞的正常形成、荷爾蒙代謝和解毒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甲基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相對陌生的專有名詞,但它對人體作用的重要性卻超乎想像!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表示,甲基化如同基因表達的「開關」,除了在DNA的製造、維持和修復中扮演關鍵角色外,它還在免疫細胞的正常形成、荷爾蒙代謝和解毒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究竟在一天中的哪個時段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效益最大?雖尚未有一致的科學定論,但刊載於《Diabetes Care》的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若能於夜間採取「中高強度運動」,相較於早晨或下午運動,能有更顯著的健康益處,包括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以及心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的機率下降。
運動不只用「做的」才能促進健康,光是用「看的」也能獲得益處?《Sport Management Review》刊載研究指稱,經常觀看運動賽事者的大腦結構,與較少觀看賽事者相比有些微差異:他們的主觀幸福感不僅有所提升、大腦特定區域也呈現較活躍的趨勢。
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雖然地震帶來的恐慌或許已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醫師提醒大眾,部分心理症狀的發生,可能與「震後創傷症候群」有關。
上班久坐、下班追劇已成為現代人的常態,屁股一坐就動輒一整天,可能影響健康甚至罹患心血管疾病!不過,刊載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JSM)表明,即使是養成簡單的「步行」習慣,也能降低久坐10.5小時以上者的健康風險。
每年3月的第3個禮拜五為「世界睡眠日」,而不少台灣人確實深受睡眠問題所苦。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指出,不少民眾以為「有睡著」就等於「有睡好」,事實上兩者並不全然有關。
上班族辦公免不了「久坐」,如果已經坐到腰酸背痛,要注意可能是「下交叉症候群」的徵兆!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此前一名男性患者表示工作久坐後,腰部總是痠痛難耐;至診間看診並接受X光檢查後才發現骨盆附近的「髂腰肌」緊繃,懷疑可能是下交叉症候群所引起。
女性若能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所產生的健康效益竟高於男性?《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ACC)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養成運動習慣的女性整體死亡風險下降24%;而男性僅降低15%。另外,女性運動者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增加預期壽命等好處上,都比男性運動者更高。
近年運動風氣日漸提升,路跑、單車、重訓健身成為許多人的休閒嗜好,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1年《運動現況調查》報告,宣稱自己平時有運動習慣的國人比例高達 81.8%,而足部是容易累積運動傷害的部位, 部分民眾在運動傷害後運動意願下降,反而變得不願意運動,陷入「越動越不健康」的迷思。 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吳凱文醫師提醒,任何族群、年齡的國人都應維持適度運動量,才可維持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民眾在運動前應做暖身,運動後應適當伸展,如果運動時伴隨足部疼痛,應及早接受如動態足壓檢測等專業評估,瞭解自己的足壓、步態與重心,或及早詢求專科醫師檢查診斷,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