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工程師「不菸不酒」仍脂肪肝! 醫示警年輕族群:每3人就有1人「肝包油」
28歲男性即使不菸不酒,仍因外食和缺乏運動患上重度脂肪肝。奇美醫院陳季杏醫師表示,脂肪肝常由代謝異常引起,可能進展至肝硬化或肝癌。診斷主要透過超音波和肝臟纖維掃描儀,後者為非侵入性檢查。改善脂肪肝需遵循「三少一高」飲食法: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每週150分鐘運動。
28歲男性即使不菸不酒,仍因外食和缺乏運動患上重度脂肪肝。奇美醫院陳季杏醫師表示,脂肪肝常由代謝異常引起,可能進展至肝硬化或肝癌。診斷主要透過超音波和肝臟纖維掃描儀,後者為非侵入性檢查。改善脂肪肝需遵循「三少一高」飲食法: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每週150分鐘運動。
讓「人生變黑白」的「肝」苦危機,竟然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之中?要注意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確實可能會傷害肝臟,而且這些食物並不算少見!首先要了解常見的3大肝病問題,出現以下症狀要特別小心,「肝苦人生」可能已經找上你了!
民進黨前主席、素有「浪漫革命家」美稱的施明德,於15日(一)不幸因肝癌復發與世長辭,享壽83歲。據了解,施明德於過去受訪時,表示36歲時就被檢查出「B肝病毒」帶原;其更於2006年宣布肝臟有一惡性腫瘤,從此與肝癌拚搏超過20年之久,近日仍不敵肝癌復發與世長辭。
不熬夜、不喝酒,飲食也清淡不油膩,即使維持如「健康模範生」般的日常作息,還是可能有罹患「脂肪肝」?聯欣診所李亮儀營養師表示,脂肪肝的成因複雜,除了肥胖、酒精等因素外,藥物、感染更是一大原因。
除了自身的肝臟疾病、肥胖或作息不正常之外,事實上「吃錯食物」對於肝臟的危害更是比想像巨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事實上可能會傷害肝臟,並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後果。尤其以下6類飲食更是要減少攝取或避免。
台灣飲食文化深受日本影響,日式料理店眾多,日本的養生文化也深植人心。如今研究證實多攝取「日式飲食」,竟然與促進實際健康狀況有關?發表於權威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文獻表明,日式料理常見的大豆、海鮮與海草(如海帶、海藻),有助於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愛吃高糖食物小心「肝包油」或脂肪肝上身,有可能進展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其實,脂肪肝是肝細胞內充滿油滴像「吹泡泡」般將肝細胞愈吹愈大,也就是「脂肪變性」,脂肪在肝臟細胞中大量堆積時即稱為脂肪肝。
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肝癌為台灣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共造成7,970人死亡,連續42年排名十大死亡癌症前二名。引起肝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病毒性肝炎如B型肝炎、C型肝炎長期感染,而現代人由於肥胖、缺乏運動和高糖高油飲食,造成脂肪肝乃至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身體血液中的脂肪統稱為「血脂」(plasma lipids),其成份包括中性脂肪、磷脂質、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其中,磷脂質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膽固醇是合成膽酸及固醇類荷爾蒙的必需前驅物。一般將脂蛋白依據結構及密度,分為乳糜微粒(chylomicron)、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四類。
時至年末,各大企業的財務或營運狀況需要做總結或回顧,上班族可能需要花更長的工時工作,造成過大得心理壓力。此外,年末聚會、尾牙眾多,不少民眾週末顧著狂歡,卻忽略了「肝指數」此時正默默地拉起警報。
現代人健康意識提升,深知內臟脂肪會產生許多健康問題,除了熟知的「脂肪肝」以外,還有「脂肪胰」的問題同樣不能輕忽。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脂肪胰是近幾年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與代謝症候群有高度相關性。一旦罹患脂肪胰,未來出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可能隨之上升。
國健署指出,子宮內膜癌為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以及出現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更年期或停經婦女需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