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恐導致兒童學業退步? 「高強度訓練」4動作提升孩子學習力
過去研究發現,長期久坐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而認知功能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因此,藉由提升兒童的身體活動量,達到學業成績進步的效果,這件事情就變得更加重要了!今天跟大家介紹一種「便利」的運動方式,只需要用到短短的時間,且沒有空間、場地上的限制,是隨時隨地都能夠完成的運動!你猜到了嗎?那就是高強度間歇運動。
過去研究發現,長期久坐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而認知功能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因此,藉由提升兒童的身體活動量,達到學業成績進步的效果,這件事情就變得更加重要了!今天跟大家介紹一種「便利」的運動方式,只需要用到短短的時間,且沒有空間、場地上的限制,是隨時隨地都能夠完成的運動!你猜到了嗎?那就是高強度間歇運動。
酗酒、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被認為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之一。不過,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言,患病因子卻不一定是酒精,而是普遍存在於各類食物中的「果糖」。美國《內分泌協會》年會中公布的研究表明,水果、烘焙食品、碳酸飲料當中的高果糖,攝取過量與脂肪肝的發生顯著有關。
生活中訂定的各項計畫,無論減重、求學、升遷,總是無法堅持完成,甚至往往半途而廢,原因可能是「控制能力」不足?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抑制功能是「執行功能」(EF,executive function)的一部份,而執行功能被稱為「大腦執行長」,是幫助自我制定計畫、達成目標最重要的能力。
「肥胖」雖然有醫學客觀的定義,但對於體重過重者而言,一旦被貼上肥胖的標籤不但會加重心理壓力,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形成一種「體重歧視」的惡性循環?一份回顧研究指出,針對過重者的「體重羞辱」不但會導致皮質醇上升,還會讓他們加重濫用酒精、藥物來面對負面情緒或激烈減重,造成健康與性命危險。
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長久以來被視為增肌減脂的不二法門。不過,有氧與重訓需長時間實行、且可能受到訓練場域的限制,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減重效率可能不彰。《歐洲心臟期刊》(EHJ)刊載研究建議,運動初期採取「中等強度鍛鍊」,並在訓練後期搭配有氧與重訓一同實行,能達到最高的減重效果。
不少有運動習慣的民眾,透過攝取天然蛋白質、或沖泡蛋白粉以期肌肉增長。優良蛋白質來源多見於雞肉、牛肉、豬肉等瘦肉,以及海鮮如魚類、甲殼類等等。而平時有吃素習慣、或者因信仰無法食用肉類,如何透過天然飲食獲取優良蛋白質。根據多項研究建議,素食飲食者可透過以下8種天然食物來源,搭配適度運動以維持現有的肌肉量:豆腐、豆類、麵筋、藜麥、蕎麥、奇亞籽、亞麻籽、螺旋藻。
個人是否於老年後罹患「癡呆症」,可能與過往的生活方式有關?此前學界指出,癡呆症或認知功能障礙等大腦疾病,可能的發生原因與腦血管病變有關。因此,近期《Neurology》研究試圖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癡呆症風險建立聯繫,發現若在步入老年前做到「7件事」,或許有助於預防癡呆症或腦部病變。
血液循環不佳者要注意!根據過往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後,將造成身體各處的「內皮細胞」失能,導致微血管劇烈收縮、甚至阻塞,無論肺部、心臟、腎臟等器官的內皮組織,都可能因病毒感染導致損害。根據相關研究,以下6種措施能夠顯著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將氧氣與營養送至細胞中並帶走多餘廢物。
據美國統計,過去一年期間,因疫情之故居家辦公者、隔離者暴增,連帶使零食消費達到近年高峰。大約有1/4的美國人每天多次吃零食;近40%民眾甚至用零食取代正餐。近期台灣居隔者、居家辦公者眾,如何透過更健康的食物取代傳統零食,成為在疫情期間持盈保泰的重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