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中暑死亡率最高8成! 重症醫呼籲:遇緊急狀況「搶救10步驟」要會
進入4月後的連日高溫,讓不少民眾大喊吃不消;4月中旬更是出現30度以上高溫,做好防曬、避免中暑顯得更為重要。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高溫下須避免「熱中暑」,但在未中暑前的「熱傷害」症狀變化,也需要格外重視。
進入4月後的連日高溫,讓不少民眾大喊吃不消;4月中旬更是出現30度以上高溫,做好防曬、避免中暑顯得更為重要。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高溫下須避免「熱中暑」,但在未中暑前的「熱傷害」症狀變化,也需要格外重視。
近日各地大多為高溫炎熱的天氣,若民眾在戶外環境活動時間長,或運動後大量流汗,若無適當補充水分可能會造成脫水,增加熱傷害風險。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熱傷害是指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而產生的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夏日已至,在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時,若曝曬陽光過久,難免可能導致皮膚曬傷。除了盡速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攝取哪些食物也能加速皮膚修復?多項研究證實,以下5種食物有助於修復表皮組織,使曬傷更快痊癒:紅蘿蔔、優格、柳橙、番茄、紅石榴。
台灣夏日炎熱難耐,日光照射強烈,若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恐易引發曬黑、曬傷或是皮膚病變。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醫學部莊博宇醫師表示,皮膚曬傷主要是因太陽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導致。對肌膚造成傷害的紫外線依波長的不同分為2種,分別為UVA(波長為320-400nm)以及UVB(波長為280-320nm)。
一如往常炎熱的夏天,晴空萬里,碧藍的天空下,灼人的陽光稍微曬久了一些,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約莫接近中午時分,遠方傳來了救護車的聲響,一位70餘歲的老先生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而被送到了急診室,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三成以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所幸經由心血管中心團隊快速的啟動緊急心導管手術,老先生阻塞的心臟血管順利地被打通並放置了血管內支架,經過兩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順利地出院。
為防止新冠疫情擴散,疫情指揮中心雖宣布全國降至二級警戒,外出仍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免社區感染再次發生。然而,正值夏日,無論是在戶外工作或是外出活動,都將面臨夏季高溫,加上口罩更容易造成熱傷害,甚至引發熱衰竭或中暑症狀。在疫情降溫、氣溫卻節節高升的時節,該怎麼面對「熱潮」帶來的傷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