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炎帶原不自知更危險! 他出外旅遊「解黑便」竟是肝癌,只看肝指數恐錯失肝癌跡象?
根據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陳柏諺醫師分享,肝癌的發現常來自意外,像近期一名男性因黑便檢查出肝癌,顯示國人對肝炎篩檢的忽視。肝癌與肝炎、肝硬化關聯密切,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若未治療,罹癌風險大增,即使肝指數正常也需每半年定期檢查。外食與不健康飲食習慣增加脂肪肝風險,且25%脂肪肝患者有肝功能異常,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根據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陳柏諺醫師分享,肝癌的發現常來自意外,像近期一名男性因黑便檢查出肝癌,顯示國人對肝炎篩檢的忽視。肝癌與肝炎、肝硬化關聯密切,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若未治療,罹癌風險大增,即使肝指數正常也需每半年定期檢查。外食與不健康飲食習慣增加脂肪肝風險,且25%脂肪肝患者有肝功能異常,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讓「人生變黑白」的「肝」苦危機,竟然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之中?要注意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確實可能會傷害肝臟,而且這些食物並不算少見!首先要了解常見的3大肝病問題,出現以下症狀要特別小心,「肝苦人生」可能已經找上你了!
民進黨前主席、素有「浪漫革命家」美稱的施明德,於15日(一)不幸因肝癌復發與世長辭,享壽83歲。據了解,施明德於過去受訪時,表示36歲時就被檢查出「B肝病毒」帶原;其更於2006年宣布肝臟有一惡性腫瘤,從此與肝癌拚搏超過20年之久,近日仍不敵肝癌復發與世長辭。
據國際資料統計,20-30%的癌症患者死因並非癌症本身,而是由癌症所導致的「惡病質」。台灣癌症基金會12月盛大舉辦「抗癌防惡 營養制勝」癌症系列講座,邀請多位專家破解抗癌營養補充迷思,傳授戰勝腫瘤關鍵!
不熬夜、不喝酒,飲食也清淡不油膩,即使維持如「健康模範生」般的日常作息,還是可能有罹患「脂肪肝」?聯欣診所李亮儀營養師表示,脂肪肝的成因複雜,除了肥胖、酒精等因素外,藥物、感染更是一大原因。
台灣人餐桌上常見的「高麗菜」,是屬於「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可以幫助抗癌、肝臟解毒、平衡雌激素。適度吃不僅好處多多,孕媽咪食用也可以幫助胎兒神經發展,並促進鐵質吸收!
眾所周知,不理性的飲酒行為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若患病後不加以控制飲酒量,更會引起「肝臟衰竭」,嚴重者甚至將危及性命!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明駿醫師表示,近期收治一名37歲肥胖男性,原本就有脂肪肝病史,最近更是因失業在家,整日借酒澆愁。
除了自身的肝臟疾病、肥胖或作息不正常之外,事實上「吃錯食物」對於肝臟的危害更是比想像巨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事實上可能會傷害肝臟,並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後果。尤其以下6類飲食更是要減少攝取或避免。
肝癌20多年來盤據我國10大癌症死亡率之列,死亡率更長年佔據第二位 ,且有年輕化趨勢,顯見肝癌預防與治療,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肝臟因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等症狀而就診時,疾病往往已進展至晚期,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過往肝癌的5年存活率不超過10%,成為治療上的最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