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問答集】脂肪肝發生原因與症狀? 含糖飲料是大地雷? 脂肪肝太嚴重恐發炎致癌?
脂肪肝是身體的肝細胞堆積過多脂肪發生脂肪變性(fatty degeneration)的變化。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肝臟細胞會將熱量轉換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大量增加並堆積。醫學上的準確定義,是三酸甘油酯佔肝臟中的重量超過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是身體的肝細胞堆積過多脂肪發生脂肪變性(fatty degeneration)的變化。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肝臟細胞會將熱量轉換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大量增加並堆積。醫學上的準確定義,是三酸甘油酯佔肝臟中的重量超過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肝癌高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從慢性肝炎再到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的「肝癌三部曲」之中,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是主要原因。一旦感染B肝、C肝之後,約70%至80%會演變為慢性肝炎,以及發生肝硬化與肝癌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受訪表示,防治B肝與C肝是減少肝病威脅的重大關鍵。
國內外名人屢傳因肝癌過世。肝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109年統計指出,因肝癌、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死亡高達11,737人。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80%的肝癌與B型肝炎、C型肝炎有關,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民眾人自身肝臟狀況也未必瞭解,應及早接受B型肝炎與C型肝炎篩檢。肝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多已是晚期,其中最主要風險因子就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約有15-20%慢性肝炎帶原者會出現肝硬化,而肝硬化會增加肝癌風險。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願意自費健檢,以性別來看,女性較男性更有健康警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男性面臨的潛在健康風險增加,哈佛大學醫學指出,步入中年後的男性,應注意以下疾病風險,並考慮採取進階健康檢查。
蔡頭驚傳肝癌過世,醫師指出某些肝癌患者腫瘤雖然不大,但已有肝硬化引起的併發症,造成肝臟代謝及合成功能不足,會無法代謝黃疸毒素而出現黃疸,或無法合成足夠的白蛋白及凝血因子,導致嚴重腹水、腹腔出血等情況,甚至會引發腹膜炎及敗血症。
衛福部公佈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達12萬1254人,較前一年增加5,123人。男女合計的「十大癌症」人數分別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癌症時鐘再次撥快11秒。
知名作家驚傳肝腫瘤長達14公分,究竟肝臟疾病是否有預先徵兆,自覺「火氣大」口臭,與肝功能問題有關嗎?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當肝臟功能衰退無法正常代謝時,產生的二甲基硫醚可能造成口腔異味。除了口臭以外,肝功能問題也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沒有力氣、食慾不振等症狀。肝臟功能問題會影響全身器官,洪暐傑醫師說明,嚴重的肝病症狀典型是出現黃疸,如眼睛、皮膚發黃。或者身上出現莫名出血點、瘀青,代表體內血小板的凝血功能開始下降,與肝功能衰退有關係。一旦進展到肝硬化,還可能合併四肢水腫、因腹水導致腰圍明顯變粗等情形。
新冠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雖然減少,但性病篩檢人數也隨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醫師表示,在民間團體、公共衛生端與醫療機構推廣下,台灣連續3年HIV感染人數持續下降,取得了相當明顯的防治成效。不過,隨著先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往醫院的人潮大幅減少,性病篩檢人數也明顯下降,其中是否隱藏著性病感染的「黑數」,值得關注並提高警覺。
工時超長又日夜顛倒,一不小心就「爆肝」?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學豪醫師接受專訪表示,醫學上並沒有「爆肝」一詞,較接近的疾病為「猛爆性肝炎」,常見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上。猛爆性肝炎為一種急性肝炎,會造成患者肝指數急速上升、肝臟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毒素累積,甚至凝血功能異常,意識不清,沒有及時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知名棒球教練王光輝傳出肝癌逝世。肝癌為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第2名,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肝臟沒有神經支配,加上早期肝癌沒有症狀,容易疏忽而延誤就醫,對後續存活及治療更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