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吃安眠藥也沒用! 害怕失眠恐釀「睡眠焦慮症」,醫點名這5類人風險最高

吃安眠藥仍難入睡?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醫師指出,「睡眠焦慮症」是因害怕失眠而引發的焦慮型失眠,常見於急性子、追求完美、易緊張者。患者常因焦慮導致睡前情緒緊繃,反而更難入眠。治療應結合血清素藥物與睡眠認知行為治療(iCBT),並調整生活作息,如避免咖啡因、晚睡與滑手機。若出現長期擔憂睡不著的情況,建議儘早就醫評估,避免陷入焦慮與失眠的惡性循環。

閱讀更多 »

母親節前夕請關注媽媽的「睡眠權利」! 健康專家:打造深眠環境比送禮更實際

對於長期承擔家庭與工作壓力的女性而言,「高品質睡眠」是比禮物更珍貴的母親節關懷。根據調查,45–55 歲女性因更年期與壓力因素,約 4 成有睡眠困擾,長期睡不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波動與代謝失衡。健康管理師張恆恩呼籲,改善睡眠品質要從環境與床墊做起,像是具備AI智控與助眠功能的「AI智眠調整床」即能有效支援身心放鬆。母親節,該送給媽媽真正的健康與休息。

閱讀更多 »

一過40歲膝蓋就開始退化? 名醫揭徵兆:膝蓋彎曲有「1怪聲」要注意

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40歲以上人群,呂紹睿醫師指出,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的反覆摩擦是主要原因,稱為「內側摩擦症候群」。常見徵兆包括膝蓋彎曲時的「喀喀聲」、夜間疼痛影響睡眠,以及膝關節突然無力或鎖住。患者應警惕爬樓梯、久坐起身時的疼痛,及早就醫診治可有效延緩退化並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病毒控制好了生活卻更糟? 6成HIV感染者曝有「這困擾」,不處理恐釀更多危害

HIV感染者透過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毒量,曾有調查顯示,高達6成的HIV感染者有失眠困擾,且因體重增加、失眠、頭痛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心理共病風險。嘉義基督教醫院洪冬哲醫師建議,可從調整生活習慣及心理諮商著手,必要時換藥改善症狀,並調整服藥時間以減少副作用。

閱讀更多 »

好眠體質+快樂能量一次擁有! 營養師揭「色胺酸」食物排行:前5名有3名是豆類

根據營養師高敏敏的說法,色胺酸是合成「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的重要物質,能幫助調節睡眠和情緒,對改善失眠、焦慮、壓力有顯著效果。色胺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食物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包括花豆、小魚干、黃豆、黑豆、白帶魚、亞麻仁籽、鮭魚、芝麻、小麥胚芽、五香豆乾等,適度攝取有助於打造好眠體質和快樂能量。

閱讀更多 »

過量咖啡因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研究驚曝:一天喝「2杯大冰拿」就有風險

過量攝取咖啡因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研究,每天攝取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可能導致血壓升高並影響心血管健康。高血壓患者還有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等風險。衛福部建議,咖啡因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婦及孩童應避免攝取。

閱讀更多 »

一到夏天就厭世感爆棚? 5徵兆恐是夏季憂鬱症! 醫警告:不治療恐失能

「夏季憂鬱症」是一種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主要因天氣炎熱、濕度高或飲食習慣改變而引發。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焦躁易怒、失眠等症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周伯翰院長建議,保持環境涼爽、減少戶外活動、適當排汗,並在必要時進行抗憂鬱藥物或心理治療。針對難治型憂鬱症,深層經顱磁刺激(deep TMS)已成為有效的治療選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