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生酮」飲食法能減肥、減少糖尿病? 研究:心血管事件風險多2倍
攝取高比例油脂為主的「生酮飲食」,因被宣稱具有減重、降低胰島素阻抗等效果,陸續在全球各地引領一陣風潮,也是許多人嘗試的「減肥飲食法」之一,然而,生酮飲食也被認為可能升高血中膽固醇,不利於心臟健康。
攝取高比例油脂為主的「生酮飲食」,因被宣稱具有減重、降低胰島素阻抗等效果,陸續在全球各地引領一陣風潮,也是許多人嘗試的「減肥飲食法」之一,然而,生酮飲食也被認為可能升高血中膽固醇,不利於心臟健康。
生酮飲食是近年頗受歡迎的減重方法,但也要小心身體可能悄然出現變化?聯安診所凃淑芬營養師表示,診間不少健檢民眾在抽血檢測時,發現其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跟前次報告相比,有明顯上升趨勢,細問之下才發現有很大比例的民眾正執行生酮飲食。
減肥期間需要計算熱量嗎?計算熱量究竟有沒有用?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計算熱量是幫助減重的方式之一,但仍然會有一些失敗案例。大體而言,計算熱量還是瘦不下來,與「3大面向」可能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何計算熱量還是瘦不下來? 蔡明劼醫師揭露「3大陷阱」。
各項研究指出,其實眾多水果不僅營養價值豐富,且含有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這對於正在執行生酮飲食者而言,可視為纖維質、植化素與優質蛋白質的選擇。《潮健康》列舉低醣植物/水果如下,供瘦身者做參考: 酪梨、藍莓、黑莓、草莓、覆盆莓、西瓜、奇異果、番茄。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醣類」的飲食方法,主要作用為使體內燃燒脂肪不完全而產生「酮體」。科學家發現酮體能夠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因此也逐漸被用於治療頑固從長遠來看,生酮飲食確實有延長飽腹感、幫助保持肌肉質量等功效,並減少個人的卡路里攝入量。甚至有文獻指稱,生酮飲食可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性功能,進而改善性慾低落問題。性癲癇。
如果持續超過1-2週缺乏攝取特定營養素,如醣類、蛋白質的飲食方式,身體將進入「節能模式」,代謝開始下降,反而使脂肪難以代謝、瘦身更加困難。不少人會採取168斷食,省略早餐或晚餐,難度比嚴重節簡單。無形中達到每日總熱量攝取下降的效果,體重減輕是可預期的。但仍要注意斷食後的食慾反撲、肌肉減少以及復胖問題,都會影響長期的體重控制。
台灣「肥胖率」高居亞洲榜首 ,慢性病、肥胖造成許多健康問題,被冠上「健康」的飲食風氣也逐漸興盛。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健康飲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貿然實行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嫚嫚營養師表示,曾有個案實行「生酮飲食」,體脂肪卻沒有下降、腰圍數字仍然超標。實施生酮飲食時,若攝取過量蛋白質,將導致熱量過剩與脂肪堆積。
想練肌肉卻練不大?運動後該吃什麼才能攝取足夠營養素,幫助增加肌肉量?嫚嫚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是正在鍛鍊中的成年人,醣類每天應攝取食物總量的50-60%(減脂者可調整至40-50%);脂肪則約20-30%,蛋白質則可視飲食情況提升。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後進行營養補充,醣類與蛋白質比例為每公斤/體重2-4克:1克左右。簡單的換算公式視,男性運動後應攝取20-30克蛋白質;女性應攝取15-20克蛋白質。良好油脂來源,較建議以Omega-3脂肪酸為主的食物。高油脂食物應避免,減少干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素吸收。
吃飯習慣太差,當心「膽結石」上身?肝膽腸胃科張學豪醫師接受專訪指出,最常見的膽結石是「膽固醇性膽結石」,多呈現為白色或黃白色。膽固醇代謝經由肝臟排出,當膽固醇在膽汁中濃度增加,就可能造成膽結石。另一種膽結石的常見原因,則是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疾病產生過多的膽紅素,而在膽囊中形成「色素性膽結石」,多以黑色或咖啡色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