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花生醬驗出「黃麴毒素」! 吃下肚恐誘發肝癌、肝中毒,營養師:4種食材也很危險
台北市衛生局抽驗發現「福源花生醬」等3款花生製品黃麴毒素超標,已要求下架。光田醫院廖祐妊營養師警告,花生、穀物、乾豆與中藥材等常見食材若保存不當易滋生黴菌,黃麴毒素具肝毒性、致癌風險,嚴重恐導致肝癌。建議選購真空包裝、冷藏保存,發霉食物應整包丟棄。同時提醒也須留意橘黴素、赭麴毒素等真菌毒素。出現中毒徵兆應立即就醫。

台北市衛生局抽驗發現「福源花生醬」等3款花生製品黃麴毒素超標,已要求下架。光田醫院廖祐妊營養師警告,花生、穀物、乾豆與中藥材等常見食材若保存不當易滋生黴菌,黃麴毒素具肝毒性、致癌風險,嚴重恐導致肝癌。建議選購真空包裝、冷藏保存,發霉食物應整包丟棄。同時提醒也須留意橘黴素、赭麴毒素等真菌毒素。出現中毒徵兆應立即就醫。

根據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陳柏諺醫師分享,肝癌的發現常來自意外,像近期一名男性因黑便檢查出肝癌,顯示國人對肝炎篩檢的忽視。肝癌與肝炎、肝硬化關聯密切,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若未治療,罹癌風險大增,即使肝指數正常也需每半年定期檢查。外食與不健康飲食習慣增加脂肪肝風險,且25%脂肪肝患者有肝功能異常,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平時代步用的汽車,竟也可能潛藏致癌風險?根據近期刊載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指稱,2015年出廠的車輛,添加於車頂泡棉、座椅、儀表板電子設備中的「阻燃劑」,可能有致癌的可能性,且夏季時車內釋放的阻燃劑分子,是冬季的2-5倍之多。

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體內器官都一清二楚!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器官的正常運作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因此對待器官應該要比「對待愛人」更加細心呵護。高敏敏營養師也說明,各大器官的照護需要「趨吉避凶」,尤其以下風險因子更要有意識地避免。

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生產之紅麴保健品,上週五(22)傳出多起服用者出現腎臟疾病問題;今(28)日更有4人宣告不治、至少106人住院觀察。衛福部食藥署已勒令國內業者主動通報並採取預防性下架,截稿前已有154名業者通報,顯現食安風暴不僅席捲日本,更已對國內食品業者造成影響。

讓「人生變黑白」的「肝」苦危機,竟然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之中?要注意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確實可能會傷害肝臟,而且這些食物並不算少見!首先要了解常見的3大肝病問題,出現以下症狀要特別小心,「肝苦人生」可能已經找上你了!

民進黨前主席、素有「浪漫革命家」美稱的施明德,於15日(一)不幸因肝癌復發與世長辭,享壽83歲。據了解,施明德於過去受訪時,表示36歲時就被檢查出「B肝病毒」帶原;其更於2006年宣布肝臟有一惡性腫瘤,從此與肝癌拚搏超過20年之久,近日仍不敵肝癌復發與世長辭。

據國際資料統計,20-30%的癌症患者死因並非癌症本身,而是由癌症所導致的「惡病質」。台灣癌症基金會12月盛大舉辦「抗癌防惡 營養制勝」癌症系列講座,邀請多位專家破解抗癌營養補充迷思,傳授戰勝腫瘤關鍵!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炎炎夏日換季時發現之前的牛仔褲穿不上去?感覺肚子多了一堆肥肉,腰圍不知不覺大了一圈?努力執行減重計畫卻發現頻頻卡關?聯欣診所李亮儀營養師表示,若有上述問題者建議先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並藉由基本的血液檢查包含了肝、腎指數、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
肝癌20多年來盤據我國10大癌症死亡率之列,死亡率更長年佔據第二位 ,且有年輕化趨勢,顯見肝癌預防與治療,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肝臟因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等症狀而就診時,疾病往往已進展至晚期,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過往肝癌的5年存活率不超過10%,成為治療上的最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