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工程師「不菸不酒」仍脂肪肝! 醫示警年輕族群:每3人就有1人「肝包油」
28歲男性即使不菸不酒,仍因外食和缺乏運動患上重度脂肪肝。奇美醫院陳季杏醫師表示,脂肪肝常由代謝異常引起,可能進展至肝硬化或肝癌。診斷主要透過超音波和肝臟纖維掃描儀,後者為非侵入性檢查。改善脂肪肝需遵循「三少一高」飲食法: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每週150分鐘運動。
28歲男性即使不菸不酒,仍因外食和缺乏運動患上重度脂肪肝。奇美醫院陳季杏醫師表示,脂肪肝常由代謝異常引起,可能進展至肝硬化或肝癌。診斷主要透過超音波和肝臟纖維掃描儀,後者為非侵入性檢查。改善脂肪肝需遵循「三少一高」飲食法: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每週150分鐘運動。
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生產之紅麴保健品,上週五(22)傳出多起服用者出現腎臟疾病問題;今(28)日更有4人宣告不治、至少106人住院觀察。衛福部食藥署已勒令國內業者主動通報並採取預防性下架,截稿前已有154名業者通報,顯現食安風暴不僅席捲日本,更已對國內食品業者造成影響。
讓「人生變黑白」的「肝」苦危機,竟然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之中?要注意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確實可能會傷害肝臟,而且這些食物並不算少見!首先要了解常見的3大肝病問題,出現以下症狀要特別小心,「肝苦人生」可能已經找上你了!
民進黨前主席、素有「浪漫革命家」美稱的施明德,於15日(一)不幸因肝癌復發與世長辭,享壽83歲。據了解,施明德於過去受訪時,表示36歲時就被檢查出「B肝病毒」帶原;其更於2006年宣布肝臟有一惡性腫瘤,從此與肝癌拚搏超過20年之久,近日仍不敵肝癌復發與世長辭。
除了自身的肝臟疾病、肥胖或作息不正常之外,事實上「吃錯食物」對於肝臟的危害更是比想像巨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事實上可能會傷害肝臟,並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後果。尤其以下6類飲食更是要減少攝取或避免。
酗酒、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被認為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之一。不過,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言,患病因子卻不一定是酒精,而是普遍存在於各類食物中的「果糖」。美國《內分泌協會》年會中公布的研究表明,水果、烘焙食品、碳酸飲料當中的高果糖,攝取過量與脂肪肝的發生顯著有關。
C型肝炎隨著篩檢普及,確診人數有逐年增多趨勢。體內潛藏C肝病毒不只會變慢性肝炎,還可能引發肝硬化及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醫學院肝膽內科教授戴嘉言醫師受訪時表示,國內C肝相較於B肝,的確較有地域分佈及族群性傾向。戴嘉言醫師說明,全台平均C型肝炎機率約為3-4%,在中南部特定鄉鎮可能高達10%-30%,推測與早期共用針頭、刺青、針灸、牙科處理等器械感染較有關。另一方面,一些特殊族群包括洗腎患者或施打藥物毒癮者等也有較高的C肝感染風險。
肝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內分泌、解毒、免疫力均與肝臟習習相關。由於肝臟出問題時,常常會因症狀輕微而被忽略。依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1萬3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顯示肝病確實為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脂肪肝是身體的肝細胞堆積過多脂肪發生脂肪變性(fatty degeneration)的變化。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肝臟細胞會將熱量轉換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大量增加並堆積。醫學上的準確定義,是三酸甘油酯佔肝臟中的重量超過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肝癌高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從慢性肝炎再到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的「肝癌三部曲」之中,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是主要原因。一旦感染B肝、C肝之後,約70%至80%會演變為慢性肝炎,以及發生肝硬化與肝癌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受訪表示,防治B肝與C肝是減少肝病威脅的重大關鍵。
蔡頭驚傳肝癌過世,醫師指出某些肝癌患者腫瘤雖然不大,但已有肝硬化引起的併發症,造成肝臟代謝及合成功能不足,會無法代謝黃疸毒素而出現黃疸,或無法合成足夠的白蛋白及凝血因子,導致嚴重腹水、腹腔出血等情況,甚至會引發腹膜炎及敗血症。
知名作家驚傳肝腫瘤長達14公分,究竟肝臟疾病是否有預先徵兆,自覺「火氣大」口臭,與肝功能問題有關嗎?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當肝臟功能衰退無法正常代謝時,產生的二甲基硫醚可能造成口腔異味。除了口臭以外,肝功能問題也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沒有力氣、食慾不振等症狀。肝臟功能問題會影響全身器官,洪暐傑醫師說明,嚴重的肝病症狀典型是出現黃疸,如眼睛、皮膚發黃。或者身上出現莫名出血點、瘀青,代表體內血小板的凝血功能開始下降,與肝功能衰退有關係。一旦進展到肝硬化,還可能合併四肢水腫、因腹水導致腰圍明顯變粗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