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 潮健康

壓力

再婚開啟人生轉機? 經濟考量才是真心話? 研究:男性好處較多

再婚開啟人生轉機? 經濟考量才是真心話? 研究:男性好處較多

明星藝人閃婚、離婚消息時有所聞,彼此離異後尋找「第二春」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再婚究竟能不能得到幸福?對雙方的心理狀態將產生何種影響?回顧科學界的研究發現,「結婚」確實可以對個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而離婚通常會與健康狀況下降相連結。中國西安工程大學去年(2021)年曾針對235名離婚者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再婚者與離婚者相比,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低、自我評量的健康狀況更良好。而再婚對於促進健康似乎有性別差異,再婚行為對男性的心理健康有明顯效益,而與女性心理健康較無顯著關聯。

閱讀更多 »
每天喝含糖飲料  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源頭可能是壓力情緒?

每天喝含糖飲料 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源頭可能是壓力情緒?

每天總是忍不住訂手搖杯,辦公桌上一定有含糖飲料不喝就難受,算是成癮行為嗎?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解釋,「成癮行為」在心理學有嚴格定義,必須具備四種特徵:不用不行(強迫性)、越用越多(耐受性)、不用會痛苦(戒斷性)、會影響正常生活(傷害性)。

閱讀更多 »
俄烏戰爭新聞狂轟炸  當心「戰爭焦慮」引發精神疾病?

俄烏戰爭新聞狂轟炸 當心「戰爭焦慮」引發精神疾病?

俄羅斯於2月24日向烏克蘭開戰,引發全球關注。烏俄戰爭爆發也使同處地緣政治戰爭熱區的台灣成為國際焦點,「Taiwan」一詞一度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關鍵字。新聞媒體連日播報戰爭畫面,也造成許多不少民眾內心不安,如同學者所說的「戰爭焦慮」(War Anxiety)現象。

閱讀更多 »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哈佛教一秒學會放鬆10招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哈佛教一秒學會放鬆10招

身上背負數種壓力,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早已司空見慣。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壓力源可能持續傷害身體與心靈健康。哈佛大學直屬健康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指出,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皆可能與長期壓力有關。美國麻州總醫院心理諮商中心專家Shalu Ramchandani指出,個人面對壓力並感到威脅或危險時,會透過釋放壓力荷爾蒙、收緊肌肉、血壓上升以進入「備戰狀態」。

閱讀更多 »
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專家問答集】大腸癌症狀及高風險群? 吃哪些食物能預防? 發現息肉就是癌症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閱讀更多 »
台灣胃食道逆流疾病盛行率有上升趨勢,根據統計,近二十年來已經升至二十八%,成長超過五倍之多,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深受困擾。胃食道逆流疾病會出現什麼症狀?胃食道逆流疾病在成人及大孩子的兩大典型症狀表現,像正棋一樣,就是火燒心(heartburn)及食物逆流(regurgitation)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攝取營養可改善?避開6地雷食物

火燒心通常發生在飯後,病患主觀感覺在胸骨後方有灼熱感。食物逆流則是病患少量胃內食物合併酸性物質,向上跑到嘴內或咽下部。其他可能症狀,尚包括吞嚥困難、胸痛、胃灼熱感、咽喉異物感(globus sensation)或吞嚥疼痛(odynophagia);少見的是甚至可能會造成慢性咳嗽及喘鳴(wheezing)。

閱讀更多 »
你是哪種「眩暈」體質?  氣血虛、代謝差、火氣大  中醫師教正確調養方式

你是哪種「眩暈」體質? 氣血虛、代謝差、火氣大 中醫師教正確調養方式

經常頭暈目眩,與長期體質失調有關?李琪中醫師受訪表示,容易眩暈有主要三種體質類型,第一類人屬於「氣血不足」,身體太虛,腦袋血流量不足而出現頭暈現象。第二類人是「水液代謝不好」,造成過多水液滯留在體內,也會引起眩暈。第三類人則是「火氣太大」,容易動怒、壓力大、緊繃。

閱讀更多 »
裁員、失業壓力大親友又來亂?  心理師籲:不要一直追問近況與「下一步」!  3步驟排解負面情緒

裁員、失業壓力大親友又來亂? 心理師籲:不要一直追問近況與「下一步」! 3步驟排解負面情緒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近2年,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不少民眾面臨失業危機,心理狀態也相對不穩定。覓汨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許乃文心理師表示,以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而言,失業對個人的「生存需求」影響最大。當生存需求受到動搖,焦慮感往往伴隨而來。心理師表示,無論年齡或性別,當生存空間受到壓迫,外在壓力皆可能發展為情緒問題,原本有精神疾患(如躁鬱症)或衝動控管問題的患者,若遭逢失業或重大變故,情緒更容易變得煩躁甚至失控。

閱讀更多 »
思覺失調症有徵兆嗎?  自行停藥會引起哪些問題?

思覺失調症有徵兆嗎? 自行停藥會引起哪些問題? 定期治療有機會過正常生活?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近年來因暴力事件頻傳,導致民眾對思覺失調病患的恐懼上升。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與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也就是多巴胺系統的失常所造成。邱一航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為1%,且具有「遺傳性」,若有相關家族病史,個案罹患思覺失調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張勝傑醫師補充,雖然血緣關係越近則同樣得到思覺失調症的機率越大,但並非有家族病史的人就百分之百都會得到思覺失調症;往往還需要外在壓力事件的誘發,才會導致發病。

閱讀更多 »
噪音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十大癡呆風險因子快避開

噪音傷腦是真的? 丹麥研究: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十大「癡呆風險因子」快避開

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而言,往往藏有巨大的潛在影響,如同空氣污染已被公認與慢性病甚至癌症有關。在空污之外,歐洲將交通噪音列為影響健康的第二大風險因子。以往流行病學多將交通噪音與冠心症、肥胖、糖尿病連結,可能的生理機轉是噪音會引起一連串壓力反應,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釋放壓力激素。夜間噪音甚至被認為會促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氧化壓力反應,導致免疫系統改變,增加體內炎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