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帶感冒膠囊! 出國急救包如何準備? 內科醫公開「10大必備藥品」
適逢農曆新年連假,有出國規劃的民眾應準備急救包。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列舉10大必備藥品,包含止瀉藥、抗過敏藥、止暈藥、止咳藥、化痰藥、止痛藥、胃藥、益生菌或酵素、呼吸道抗生素及消化道抗生素。可視需求攜帶益生菌及日常醫材,如OK繃與體溫計等。此外,急性腹瀉時,鳳梨酵素可緩解細菌性腹瀉,但食用鳳梨僅適用輕症,應優先就醫確保安全。
適逢農曆新年連假,有出國規劃的民眾應準備急救包。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列舉10大必備藥品,包含止瀉藥、抗過敏藥、止暈藥、止咳藥、化痰藥、止痛藥、胃藥、益生菌或酵素、呼吸道抗生素及消化道抗生素。可視需求攜帶益生菌及日常醫材,如OK繃與體溫計等。此外,急性腹瀉時,鳳梨酵素可緩解細菌性腹瀉,但食用鳳梨僅適用輕症,應優先就醫確保安全。
外食、壓力、作息不規律影響腸道平衡,益生菌成為現代健康管理的關鍵。專家點名適合補充益生菌的3大族群:1. 外食族,飲食結構不均衡,需補充健康選擇;2. 腸胃敏感者,幫助改善腸道環境,維持舒適狀態;3. 健康保健者,追求全方位健康提升。益生菌可促進腸道菌叢平衡,有助於穩定生理機制、提升生活品質。專家提醒,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是健康核心,益生菌能作為輔助,幫助輕鬆應對日常挑戰,打造健康生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Nature》的研究指出,利用改造後的益生菌菌株 Nissle 1917 (EcN) 作為「腫瘤新抗原疫苗載體」,在小鼠結腸直腸癌和黑色素瘤模型中有效抑制腫瘤生長。這項創新技術能精準引導免疫系統識別並攻擊腫瘤,延長生存期,減少轉移。未來研究將針對人體試驗進行,期待推動癌症個性化治療的進展。
最近新冠疫情再起,醫療院所又開始人滿為患。覺得自己總在生病、抵抗力一年不如一年嗎?很有可能是你的「腸道環境」出狀況了!腸道黏膜是阻擋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飲食不當等因素,腸道黏膜可能會發炎受損,讓病菌有機可乘,慢性發炎甚至可能導致腸道癌變!
現代人常受便秘、脹氣等腸胃道問題所困擾,不少上班族大魚大肉後總會來一包「益生菌」幫助體內消化。聯欣診所羅季怡營養師表示,縱然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免疫系統能力,進而改善身體的整體健康;不過僅單純補充益生菌,並不能達到最佳的腸胃保健效果。
第28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在2024年5月4日於台北萬豪酒店盛大舉行。該年會邀請國內外腫瘤醫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癌症治療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方向。其中,益生菌在增強免疫療法備受關注。
日前國內驚傳致癌物「蘇丹紅」(Sudan Red)流竄全台,食安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除了知名零食傳出誤用狀況,民生食品如鴨蛋黃、豆腐乳,或常用辛香調味料如辣椒粉、麻辣藥膳湯粉、新疆孜然粉、肉湯粉等,也都陸續檢測出蘇丹紅,引起民眾不小的恐慌。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對全球影響逐漸式微,但各地仍有不少確診者受到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所苦。為此,權威期刊《刺絡針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刊載研究指出,新冠確診者長期服用益生菌,或許有助於更快從長新冠症狀中恢復。
健康人腸道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細菌共生體,超過100萬億個細菌細胞,涵蓋1000個不同種屬的菌株。很多人會把「排便順暢」和「促進消化」兩個混為一談,益生菌在一般情況下,主要被探討的是「減少腸道壞菌」與「整腸」的功能。「促進消化」則是指把營養素分解讓人體可以吸收攝取,適合補充的是消化酵素、鳳梨酵素、木瓜和奇異果酵素才能有促進消化作用,兩者有所區別,消費者很容易混淆。
益生菌可泛指「對人體有益的菌株」,目前被廣泛運用的菌株,最早被應用於乳製品的加工發酵,生成大量的短鏈脂肪酸如優格、起司等食物。直至19世紀,益生菌首次被發現能夠應用於保健消化道健康;近年也有越來越多證據支持益生菌的好處,如調節生理機能、增強保護力、調整體質等。益生菌的健康功效包括改變菌叢生態、幫助排便順暢、協助調整體質、維持私密健康、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營養吸收、產前/產後和病後之補養、選購益生菌時可優先選擇多樣化、研究證實有功效且具有專利的菌株,才能全方位補足健康所需。
一開口就散發出「陣陣惡臭」,恐怕會影響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與人際關係。「口氣差」除了勤刷牙、保持口腔健康外,其實也有機會透過飲食加以緩解?權威醫學刊物《英國醫學期刊》指稱,攝取適度的「益生菌」食物來源,如優格、酸菜、味噌等,最多可以改善口臭長達4週。
大部分民眾都了解「吃水果」對身體具有一定益處。不過,水果在何時吃最好?若目前正處於減重階段,可以放心吃水果嗎?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需要時間咀嚼和消化,可以增加飽足感,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多重營養素,還有抗氧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