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歲後下半身「流速」開始變慢? 輕熟男保養必吃「1營養素」找回流量密碼
男性一過30歲,就要當心青春腺出問題導致「流量下降」?營養師杯蓋(蕭瑋霖營養師)受訪表示,50歲以上者約有半數面臨「青春腺」健康程度下降的狀況;若30歲青壯年族群不重視日常保養,不只會影響「男性雄風」,下半身的「中年危機」恐怕也會提早來臨。
男性一過30歲,就要當心青春腺出問題導致「流量下降」?營養師杯蓋(蕭瑋霖營養師)受訪表示,50歲以上者約有半數面臨「青春腺」健康程度下降的狀況;若30歲青壯年族群不重視日常保養,不只會影響「男性雄風」,下半身的「中年危機」恐怕也會提早來臨。
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對任何族群都至關重要;不過平時究竟該如何挑選才不會「踩雷」?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吃對蛋白質可以幫助增肌減脂、維持細胞健康,而攝取不良的蛋白質來源,反而會增加內臟脂肪。
過量紅肉攝取被認為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probable,很可能對人類致癌)。部份文獻認為,植物性飲食是否較雜食或肉食更健康並無明確證據。
接近入冬時節,心血管疾病風險隨之增加,背後原因竟與「肌少症」有關?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歐瀚文醫師提醒,近期氣溫降低,民眾身體不適、以為心血管出問題就診人數暴增,究其原因才發現是「肌少症」問題。
不少民眾為求達到立竿見影的減重效果,往往追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減肥,事實上這並非減重的最佳解,反而容易導致復胖、讓減重計畫前功盡棄!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說明,減重講求「瘦得久」、而非「瘦得快」,每一次快速減肥導致復胖,體脂肪往往出現「報復性增長」、越減越肥。
隨著健康養生觀念興起,近年餐飲市場掀起一股用「植物奶」取代一般牛奶的潮流。事實上除了目前已很普遍的燕麥奶之外,國人在早餐店、便利商店常喝的豆漿與米漿,也算是植物奶的一種。另外,杏仁奶、豌豆奶與椰奶等等植物奶,在台灣亦不算少見,並各自擁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因全球禽流感影響、加上冬季溫度變化大,全球各地乃至台灣皆傳出「缺蛋」狀況,影響不少愛吃蛋的民眾。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人體身上的皮膚、指甲、毛髮都需要蛋白質的營養才能構成;而一顆雞蛋約含有7克的蛋白質,確實不失為一良好蛋白質來源。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日宣布,2月20日開始若疫情可控,除了大眾運輸工具、醫療院所2大場合之外,其餘室內環境民眾可決定是否配戴口罩。不過,仍有不少民眾擔憂口罩解禁後,感染病毒的風險將驟然增加,也擔心年長者或家人因強大的病毒感染力,影響日常生活。
年後早晚溫差大、氣溫忽冷忽熱,恐將容易引起「痛風」發作,患者的生活也容易受到影響。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最近不少門診患者反應痛風問題,嚴重者甚至無法好好走路、僅能透過輪椅或拐杖代步。另外,痛風引起尿酸沉積於關節處,有患者腳踝腫大連鞋子都無法穿著,僅能穿拖鞋外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