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悶別再揪團大吃大喝! 營養師推15種「好心情」食物:有效抒壓還不用怕胖
近日氣溫驟降、氣候相對不穩定,加上已屆年末,難免讓人有心情鬱悶的感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可能覺得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喝酒、大吃大喝等行為,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不過,攝取這些食物僅能得到短暫的歡愉感,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則可能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
近日氣溫驟降、氣候相對不穩定,加上已屆年末,難免讓人有心情鬱悶的感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可能覺得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喝酒、大吃大喝等行為,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不過,攝取這些食物僅能得到短暫的歡愉感,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則可能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
大部分民眾都了解「吃水果」對身體具有一定益處。不過,水果在何時吃最好?若目前正處於減重階段,可以放心吃水果嗎?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需要時間咀嚼和消化,可以增加飽足感,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多重營養素,還有抗氧化的效果。
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40年奪冠,罹癌的年齡逐年下降,平常需透過飲食保養身體,用飲食照顧好自己是最直接的方式。程涵宇營養師表示,可以多攝取具防癌效果的食物,可輕鬆找回健康自癒力,避免癌症找上門。程涵宇營養師進一步列舉12種「防癌食物清單」如下。
「水腫問題」往往困擾著許多愛美的女性。其實透過飲食習慣的改善,可以顯著緩解水腫現象?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女性生理期的荷爾蒙變化、代謝差、過敏、太少運動都與水腫有關。建議調整日常飲食,讓「天然利尿劑」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並平衡體內的鈉含量。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不少上班族會攝取「B群」提振精神。不過,為什麼有些維生素B有提神的效果、有些卻可以睡前服用?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一樣是維生素B,不同種類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以下列舉8種常見的維生素B種類,提醒民眾正確攝取才能達到功效。
你是「假瘦子」還是「真胖子」?過去要衡量自己的體態,通常都是看體重,或是用身高體重換算的BMI指數。不過,以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體格組成分析」或許是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表示,一味追求體重減輕並不一定健康,例如現代人常見的「肌少症」、「骨質疏鬆」,就可能是體重過輕造成的問題。
花青素是讓自然界事物呈現亮麗色彩的關鍵,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呈色物質,在人體中也擔當各種生理活性,屬於生物類黃酮的一種,青春保護力更是維生素E的50倍,能維持健康、青春美麗,以及對晶亮保養也非常的重要。整體而言,花青素對晶亮健康有4大功效:、提升保護力、阻斷光害、提升夜間敏銳度、維持晶亮健康、提升水亮舒適、促進代謝循環、深度滋養晶亮健康。
維生素 C 是維持健康免疫所需的基本營養素之一,因此確保日常飲食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來源非常重要。除了對人體的免疫系統有益,維生素 C 也能發揮其他作用。英國認證營養師Helen Bond表示,維生素C在製造膠原蛋白(血管、骨骼、牙齒、皮膚的組成部分)當中至關重要,並能幫助傷口癒合、滋養神經系統。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其也有助清除對細胞有害的自由基。
無論使用電腦、追劇或玩手遊,民眾的生活與3C產品幾乎密不可分,也容易造成用眼過度問題。若長時間緊盯螢幕,使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光線不足、距離螢幕太近、配戴隱形眼鏡等,都可能導致眼睛乾澀、搔癢、疲憊等乾眼症狀發生。不少民眾會購買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疲勞,但這些產品可以如保養品一般,頻繁地使用嗎?
「維生素B12」又被稱為鈷胺素類(cobalamins),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維生素,且在幫助細胞保護神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專業註冊營養師Nicola Ludlam-Raine表示,維生素B12能幫助身體從食物中釋放能量,保持神經系統健康,並有助於製造紅血球細胞,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維生素D是近年養生保健的熱門議題,不少國內外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障礙有明顯相關性。也有部份民眾認為藉由補充維生素D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當代營養學提及,維生素D有預防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對人體血鈣與骨質的調節更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