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量訓練


「瘦胖子」比真胖子更不健康? 醫勸上班族:多做5件事,徹底燃燒內臟脂肪
看似不胖卻腹凸,恐為「瘦胖子」(TOFI),即內臟脂肪過多。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內臟脂肪藏於肝、腸、心臟周圍,會釋放發炎物質,影響代謝、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與免疫力下降。成因除吃多動少外,壓力與睡眠不足亦是主因。醫師建議5招甩脂恢復健康:1.規律運動;2.控制精緻碳水;3.嘗試間歇性斷食;4.舒壓減少皮質醇;5.睡眠7–9小時。瘦不是重點,健康才是關鍵。

年後「復胖潮」讓人好焦慮? 跟著楊紫做這「4件事」,瘦出女明星逆天顏值
教妳4招連女明星都愛用的瘦身秘訣,讓妳年後不再害怕站上體重計!張語希營養師指出,楊紫的瘦身關鍵在於低脂高蛋白飲食,例如雞胸肉、魚類、蔬菜,減少糖分與高熱量食物)、固定運動習慣則有有氧+重量訓練、適量補充水分,每日規律飲水促代謝,以及保持耐心,穩定控制體重,避免急速減重反彈)。她強調,維持健康習慣比短期減重更重要,透過規律飲食與運動才能打造易瘦體質。

慢跑量過高恐傷肌肉、心血管? 醫親揭訓練秘訣:用「1公式」秒算最大心率
隨著運動風氣逐漸盛行,門檻相對較低、無須準備過多器材的「跑步」運動成為不少民眾的心頭好。不過,跑步並不是跑得越遠、越久就越健康,訓練過度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若想得知自己的訓練計畫是否達標,可先了解「最大心率」數值後再隨之調整。

年輕人也可能肌少症? 專家揭增肌減脂菜單:加「這一包」補充優質蛋白質
肌少症通常伴隨著老化所引起,但近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肌少症是肌肉的量與質減少的現象,包括:肌肉量低、肌肉功能低 、體能表現低的三低情況,專家表示,營養攝取不足是造成肌少症年輕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醒民眾應該要正確飲食搭配規律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

女性做運動「CP值」比男性高? 研究:訓練時間「砍半」就能獲得同等效益
女性若能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所產生的健康效益竟高於男性?《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ACC)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養成運動習慣的女性整體死亡風險下降24%;而男性僅降低15%。另外,女性運動者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增加預期壽命等好處上,都比男性運動者更高。

下背痛與運動傷害有關? 久坐不動就會椎間盤突出? 醫揭「1姿勢」是背痛元兇
缺乏運動、姿勢不良或長期維持固定姿勢,都可能是造成下背痛的原因?下背痛通常是指肋骨下緣到下臀區域的疼痛,包括肌肉緊繃、僵硬都可以稱為下背痛,與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傷害有關。統計顯示下背痛1年內復發率高達73%,部份族群會演變成「慢性下背痛」。

吃「這種蛋白質」無法增肌減脂? 營養師揭後果:只會讓內臟脂肪「猛暴式成長」
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對任何族群都至關重要;不過平時究竟該如何挑選才不會「踩雷」?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吃對蛋白質可以幫助增肌減脂、維持細胞健康,而攝取不良的蛋白質來源,反而會增加內臟脂肪。

膝蓋疼痛是「跑者膝」嗎? 膝蓋疼痛病因大不同 2運動更易引發臏骨肌腱炎
國人慢跑風氣逐漸興盛,坊間不少人都有「跑者膝」的疼痛問題。吳易澄醫師解釋,「跑者膝」算是俗稱,通常是進行跑步訓練累積耗損到一定程度,造成結構性上的損傷,或是因為肌力不平衡導致部位壓力增強而造成運動傷害,包括髂脛束症候群、髕骨股骨症候群或臏骨肌腱炎都屬於跑者膝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