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21

b型肝炎和c型肝炎為什麼不能拖

肝癌有哪些症狀? 年輕人也會得肝癌? B型肝炎和C型肝炎為什麼不能拖?

知名棒球教練王光輝傳出肝癌逝世。肝癌為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第2名,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肝臟沒有神經支配,加上早期肝癌沒有症狀,容易疏忽而延誤就醫,對後續存活及治療更為不利。

閱讀更多 »
有運動又吃健康餐盒為何瘦不下來

防疫期間體重數字「漲停板」? 明明有運動又吃健康餐盒 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

疫情期間,許多人在家辦公或上學,無意間吃下更多點心或零食,幾個月下來,儼然變成「大食怪」體質,站上體重計後才發現數字不忍卒睹。宜婷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在疫情期間養成了暴飲暴食的壞習慣,不僅會使身體肥胖機率大幅增高,也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逐漸下降。

閱讀更多 »
6招在家練增肌減脂加強身體防護力

居家防疫運動不能停! 6招在家練「增肌減脂」 加強身體防護力

近年來國際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甚大,也因為先前台灣疫情爆發,指揮中心頒布三級警戒後,大多數人的運動習慣也從健身房、運動場轉為「居家運動」。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健康是最寶貴的資產,身體活動及運動對於促進各年齡層民眾健康至為重要,在家運動其實也能加強自身的防護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18歲至64歲的成人每週需進行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因此,國健署提供6式燃脂運動方法,讓年輕人在家隨時可以開機暖身後訓練「減脂增肌」。

閱讀更多 »
這些食物別和藥一起吃

大蒜、納豆增加藥物副作用? 中秋吃文旦不能服用抗血壓藥? 「這些食物」別和藥一起吃!

台灣人因受惠於健保帶來的便利性,常愛看醫生拿藥,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的統計 ,台灣人一年平均要看醫生12次,看門診時有8成的機率會拿藥。然而,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可能會與我們正在服用的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藥物的效果。衛福部食藥署也分享幾種常見的案例,提醒民眾用藥時要注意。

閱讀更多 »
強迫症患者可能更容易中風

沒有《怪胎》演的那麼美好? 強迫症患者可能更容易中風

去年頗受歡迎的愛情類國片《怪胎》,描述2位年輕男女因彼此都患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而相知相惜、最後相愛的故事,在劇中2人有時連接個吻都要擔心細菌感染問題,可愛又有趣的互動讓觀眾們會心一笑。電影雖以藝術手法表現強迫症的特徵,實際上,他們的人生並不全如戲劇般美好,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更可能遠超想像。根據美國中風症狀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aition)的研究,強迫症患者罹患缺血型中風的機率,竟會是常人的3倍之多,這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更多 »
每天加班需注意心臟病風險

在家工作仍難逃「社畜」命運? WHO:每天加班需注意心臟病風險!

在勞工權益日漸抬頭的今天,上班工時過長的問題漸漸受到重視,平常加班或是假日上班都必須合乎政府規定,否則企業可能會面臨法律的裁罰。但若是身為每天仍需加班的社畜,你可能得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好好談談了,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布的最新研究,現今仍有許多國家存在工時過長問題,且這樣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勞工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提高!

閱讀更多 »
壓力大情緒差別大吃大喝

疫情期間壓力大情緒差 「大吃大喝」抒壓反效果超可怕? 心理師教正確減壓方法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尤其在居家防疫期間,許多人因經濟狀況不穩定、家人之間發生爭執、對疫情未來不確定等因素,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及身體緊繃與不適。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表示,個人因各種因素導致壓力出現、或是情緒不穩定時,易透過「過度飲食」來抒緩心情,出現「壓力性進食」和「情緒性進食」等狀況。

閱讀更多 »
疫情期間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經濟不穩、家庭失和 心理疾病暴增? 心理師建議: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影響,民眾又面臨是否能夠打到疫苗,以及境外變種病毒虎視耽耽的風險。病毒帶來各種懸而未解的焦慮感,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可以說疫情的爆發,對台灣民眾心理陰影上造成不小的「後遺症」。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認為,疫情衍生出的經濟、家庭,或疫苗接種等等焦慮感,根源都在於這些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大部份的受僱者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能擔心明天起「飯碗不保」,在「人人自危」的氣氛之下,容易對未來產生迷惘或焦慮感。

閱讀更多 »
年輕時經濟壓力大老來身體病痛多

你財富自由了沒?研究:年輕時經濟壓力大 老來身體病痛多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鈔票變得「越來越小張」?通澎加上物價高漲,小資族和一般人或多或少都面臨著「財務壓力」,無論是學貸、信貸、創業貸款,或是北漂族房租水電日常開銷,再加上前幾個月疫情爆發,各地觀光業、服務業大蕭條,許多就業人口也被迫減班、放無薪假甚至裁員,導致收入銳減……諸如此類的財務問題總壓得人「喘不過氣」。而根據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的研究,財務困難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甚至可能與實際的身體疼痛大有關係。

閱讀更多 »
科學期刊告訴你為何要乖乖戴口罩

沒戴口罩等於與他人「互吃口水」? 看電影仍有確診危險?《科學》:請繼續維持防疫習慣!

在近期疫情邁入高峰的情況下,戴口罩早已成為了全民共識,尤其目前已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外出全程戴口罩已是必須,若不遵守規定會遭罰3000至15000元。普遍民眾都相當恪守規矩,但還是有少數人亮整張臉會趴趴走。若你或你的親友還是不明白戴口罩對保護人體有什麼幫助,那就讓這篇文章幫你說明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