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力不足、反應變慢是「思覺失調」徵兆? 思覺失調如何確診? 醫師:壓力、病毒都是誘發因素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近年來,由於生活習慣改變,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估計已超過200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系主任陳清助醫師表示,導致現代人糖尿病風險增加有兩大原因,一是飲食精緻及含糖食物攝取過多;一是運動與活動量減少,久坐等生活型態造成肥胖,肥胖又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陳清助醫師指出,從每四年一次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發現,無論男、女性,國人的肥胖比例皆持續增加,而四十歲以下的糖尿病年輕患者,發生率更是呈現45度斜率的上升趨勢。
早洩症狀是許多男人「不願面對的真相」,在發生性行為時「太早收工」,往往令人感到顏面盡失、伴侶間的感情也可能受到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建榮醫師表示,早洩的成因眾多,與心理因素和內分泌皆有關聯。黃建榮醫師表示,根據國際性醫學會定義,只要陰莖還沒有進入陰道前,或者進入陰道後1分鐘內就射精,才符合早洩定義。醫師認為,早洩原因可分為「生理性」與「心因性」2大類。除了透過藥物輔助,黃建榮醫師也建議男性,平時應採取讓交感神經穩定的措施,使症狀獲得改善。
新冠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雖然減少,但性病篩檢人數也隨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醫師表示,在民間團體、公共衛生端與醫療機構推廣下,台灣連續3年HIV感染人數持續下降,取得了相當明顯的防治成效。不過,隨著先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往醫院的人潮大幅減少,性病篩檢人數也明顯下降,其中是否隱藏著性病感染的「黑數」,值得關注並提高警覺。
隨著時代進步,群眾對於性別議題逐漸開放;在發生性行為前,透過藥物達成「事前預防」性傳染病的觀念也日益普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醫師接受專訪表示,保險套是進行安全性行為不可或缺,而國內外廣泛推動的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對於預防HIV感染效果可高達8-9成,如果與保險套搭配使用,成為預防性病傳染的「組合技」,更能增加自身的保護力。
台灣推動愛滋防治成效顯著,已連續3年出現確診個案下降現象,然而女性愛滋感染HIV卻仍每年以3%比例增長,截至110年9月一共累積2,152位女性,占總感染數的5.13%。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佈最新調查發現,近8成女性個案在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顯示社會面對女性感染愛滋的防治意識,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國內愛滋及性病篩檢,主要以匿名篩檢為主,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醫師表示,女性篩檢意識及陽性率都較低。臨床上,多數會主動匿名篩檢的族群有認知到風險性行為。
當皮膚逐漸老化,產生下垂、鬆弛等各種問題時,非手術治療中當以「拉皮治療」最為風行,由於不須藉由侵入性治療,就能達到拉提、塑形的效果,是忙碌青壯年人士的醫美首選之一。然而,拉皮手術又分為「音波」及「電波」二大種類,功能、價格、適用部位都有差異,民眾應先諮詢皮膚科醫師再決定治療方式。粹究美學診所院長楊仕安醫師受訪表示,無論是電波或音波拉皮手術,都必須打到「筋膜層」才能達到效果。
久坐不動不只易胖,連糖尿病也會提早上門?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也與糖尿病有關,若有家族糖尿病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糖尿病風險則會大大升高。
上班族平日少動多吃當心體重上升!不但可能造成肥胖,還會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發生。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表示,外送、聚餐、飲酒、含糖飲料等飲食習慣,易使熱量攝取過多,導致高血糖與脂肪堆積,也是年輕人口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陳維常醫師解釋,胰島素是身體重要的合成荷爾蒙,負責將從飲食中攝取的熱量轉化為肝醣、脂肪,並儲存在身體各處組織細胞。當熱量長期攝取過剩,過多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有可能形成「脂肪肝」,未來甚至會演變為肝臟硬化與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