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與茶一起喝  中風機會降3成還延緩失智?  研究曝關鍵成份

咖啡與茶一起喝 中風機會降3成還延緩失智? 研究曝關鍵成份

咖啡的作用不只是提神?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曾提出,適量攝取咖啡對降低血壓具正向作用;並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除此之外也有科學研究指稱,咖啡因的攝取更與減輕憂鬱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的研究指出,每日更高的咖啡攝取量與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喝0.5-3杯咖啡,就有機會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

傾城外表下的真誠初衷  用傾聽照顧粉絲身心靈/高敏敏營養師專訪

傾城外表下的真誠初衷 用傾聽照顧粉絲身心靈/高敏敏營養師專訪

外型亮眼、口條專業,在網路上擁有50萬粉絲的超高人氣營養師。這是一般人眼中的高敏敏營養師。其實,她是個在宜蘭長大的淳樸女孩,懷抱著簡單的初衷,一步步走向了營養學的道路。就如同每個愛漂亮的少女,高敏敏營養師說,兒時又胖又黑,經常被學校裡的男孩子嘲笑,卻也激發她從小學會看營養標示的習慣,無形間培養出對熱量數字和營養成份的敏感度。「難道沒有所謂『吃的醫生』,可以教大家如何健康飲食嗎?從那時候就埋了這顆種子在心裡,後來也真的成為了營養師。」她說。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哈佛教一秒學會放鬆10招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哈佛教一秒學會放鬆10招

身上背負數種壓力,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早已司空見慣。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壓力源可能持續傷害身體與心靈健康。哈佛大學直屬健康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指出,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皆可能與長期壓力有關。美國麻州總醫院心理諮商中心專家Shalu Ramchandani指出,個人面對壓力並感到威脅或危險時,會透過釋放壓力荷爾蒙、收緊肌肉、血壓上升以進入「備戰狀態」。

吃魚油讓心情變好?   哈佛打臉:無法預防憂鬱症   女性憂鬱風險反而提高

吃魚油讓心情變好? 哈佛打臉:無法預防憂鬱症 女性憂鬱風險反而提高

國人健康意識提升,服用保健食品也蔚為風潮。其中「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為健康油脂,被證實能降低血管中的斑塊堆積。而內含「DHA」與「EPA」成分則被認為是「快樂泉源」,有助維持情緒穩定、並能減緩憂鬱症等心理症狀。不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宣稱,魚油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對於抗憂鬱的效果恐怕不如人們想像地美好。研究顯示,攝取Omega-3並不能顯著改善憂鬱症;相反地,中年女性每天服用魚油補充劑,反而可能導致更高的憂鬱症風險。

18-39歲要注意!  年輕人太早高血壓  未來「腦萎縮」風險大增

18-39歲要注意! 年輕人太早高血壓 未來「腦萎縮」風險大增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高血壓不僅使罹患相關慢性疾病的機率上升。美國芝加哥西北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Christina Lineback所主持的研究亦指出,年輕時罹患高血壓,與55歲後大腦發生結構性變化有關。

胃痛好不了  可能是心臟缺氧警訊!  血栓阻塞動脈、靜脈會有哪些危險?

胃痛好不了 可能是心臟缺氧警訊! 血栓阻塞動脈、靜脈會有哪些危險?

「血栓」與眾多心血管問題息息相關,究竟血栓為何會發生?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陳玠宇醫師表示,血栓其實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身體在出血時會啟動血液凝集反應,形成血栓、血塊以阻止出血。當長期血液循環不佳或危險因子控制不良,血栓就可能在動脈、靜脈中形成並造成病變。

跑馬拉松易引發「心因性猝死」?  心律不整昏倒時只做CPR急救不夠?

跑馬拉松易引發「心因性猝死」? 心律不整昏倒時只做CPR急救不夠?

國內外名人屢傳「心因性猝死」,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陳玠宇醫師表示,但凡心血管問題造成突然死亡皆可歸為心因性猝死,最常見的狀況是心肌梗塞及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後引起的嚴重心律不整。

「多走路」就能延長心臟使用壽命?  醫師曝3大好處  還能減少血栓機率?

「多走路」就能延長心臟使用壽命? 醫師曝3大好處 還能減少血栓機率?

許多人認為「腳是第二個心臟」,只要每天多走路,就對心臟健康有幫助?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陳玠宇醫師表示,走路能促使血液循環、減少過度肥胖,並且能夠幫助三高控制。大致而言,有增加血流循環、提升熱量消耗以及減少風險三方面好處,對降低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有一定幫助。腳部血管愈健康,也表示心臟血管也較強健?陳玠宇醫師說明,腳部動脈血管如果有阻塞問題,確實多半也會看到心臟血管有阻塞現象,這也是為何腳被視為第二心臟,因為周邊動脈血管與心臟血管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亂經、燥熱被當成更年期  一照超音波醫驚:子宮內膜癌2期了

亂經、燥熱被當成更年期 一照超音波醫驚:子宮內膜癌2期了

愛吃甜食的女性要注意,吃甜食不只易發胖,更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不孕、生育太少、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等,過量攝取甜食確實會增加肥胖及子宮內膜癌機率。

胃食道逆流竟是子宮肌瘤壓迫?  婦科名醫曝:有這體質少吃中西藥、蜂王乳

胃食道逆流竟是子宮肌瘤壓迫? 婦科名醫曝:有這體質少吃中西藥、蜂王乳

子宮肌瘤長太大,有可能變癌症嗎?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成因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動情激素)受體有關,青春期前不會發生,九成病人是介於30-50歲間。停經後的子宮肌瘤尤其要注意可能與癌症有關,不過大致而言,子宮肌瘤演變為癌症的機率僅約0.02%。

生氣不安、劇烈運動易誘發中風?  研究:1小時內增30%風險

生氣不安、劇烈運動易誘發中風? 研究:1小時內增30%風險

三高控制不良及肥胖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不過,突然發生腦中風是否與特定的誘因有關?暴怒、情緒不安與劇烈運動,是否真的會促使中風發作?《歐洲心臟醫學雜誌》近期所刊登的研究認為,暴怒、情緒不穩定、劇烈運動等有可能導致交感神經張力增加,進而增加腦中風風險,研究團隊宣稱這些危險因子,應作為預防二次中風的照護原則。「我會中風是不是情緒、壓力引起的?這是很多患者詢問神經科醫師的問題,中風不但劇烈影響身心健康,更值得擔心的是,某些觸發因子可能會在未來反覆發生!」研究作者、蘇黎世大學醫院神經內科醫師Susanne Wegener如此說道。

診所也能篩檢B、C肝!  慢性肝炎無症狀  她一測體內病毒量破5000萬

診所也能篩檢B、C肝! 慢性肝炎無症狀 她一測體內病毒量破5000萬

國內外名人屢傳因肝癌過世。肝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109年統計指出,因肝癌、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死亡高達11,737人。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80%的肝癌與B型肝炎、C型肝炎有關,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民眾人自身肝臟狀況也未必瞭解,應及早接受B型肝炎與C型肝炎篩檢。肝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多已是晚期,其中最主要風險因子就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約有15-20%慢性肝炎帶原者會出現肝硬化,而肝硬化會增加肝癌風險。

健檢肝指數都正常  還是會有B肝、C肝?  2類人務必及早篩檢

健檢肝指數都正常 還是會有B肝、C肝? 2類人務必及早篩檢

肝癌高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從慢性肝炎再到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的「肝癌三部曲」之中,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是主要原因。一旦感染B肝、C肝之後,約70%至80%會演變為慢性肝炎,以及發生肝硬化與肝癌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受訪表示,防治B肝與C肝是減少肝病威脅的重大關鍵。

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肥胖」是造成第2型糖尿病的主因之一,因此控制腰圍、BMI等相關數值,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關鍵指標。體重控制、適當運動也被認為是調控血糖的有效方法。不過,《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減重後再次復胖,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體重波動」幅度過大,將導致較高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維生素D被打臉? 研究稱死亡率無差異、癌症死亡風險反增15%

維生素D被打臉? 研究稱死亡率無差異、癌症死亡風險反增15%

每天補充維生素D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嗎?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Rachel Neale教授的研究團隊在權威期刊《The Lancet》發表最新研究,在長達五年的對照試驗後發現,隨機分配中補充維生素D的老年受試者,心血管死亡率並沒有明顯下降,相反地,這群受試者的癌症死亡風險,甚至於略高於安慰劑組。

青壯年心血管猝逝增  員工健檢就夠了嗎?  30、40、50歲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青壯年心血管猝逝增 員工健檢就夠了嗎? 30、40、50歲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寒流進逼氣溫驟降,不只增加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風險,近年不少青壯年族群也因心血管促發而驟逝。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青壯年多自覺身體健壯,導致忽略心血管健康。加上高油、高鹽等飲食習慣,抽菸、不運動、體重過重的生活型態,都會促使心血管風險上升。

只驗糞便潛血、胸部X光不夠?  癌症篩檢工具CP值最高是這項

只驗糞便潛血、胸部X光不夠? 癌症篩檢工具CP值最高是這項

最新十大癌症公佈,癌症時鐘再度加快,更突顯健康檢查對預防癌症的重要性。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早期癌症往往沒有徵兆,當腫瘤長到一定程度才有明顯症狀。而健康檢查透過篩檢無症狀的族群,能夠發現早期癌症。早期癌症大多預後良好,甚至能夠達到治癒效果。

幹細胞移殖真能「治癒」HIV?  愛滋病用藥治療最怕「吃吃停停」

幹細胞移殖真能「治癒」HIV? 愛滋病用藥治療最怕「吃吃停停」

美國傳出全球第三例、女性首例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者接受「幹細胞移殖」治療後痊癒的「紐約病人」個案。報告宣稱,幹細胞治療不只治癒這名64歲女性的急性骨髓白血病,在她體內也已14個月偵測不到任何HIV病毒。顯示基因治療有望引領科學朝治癒HIV的方向繼續進展。

得過「菜花」還要打疫苗嗎?  HPV病毒難防醫籲:男女都要打

得過「菜花」還要打疫苗嗎? HPV病毒難防醫籲:男女都要打

情人節過後「菜花」感染案例激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醫師指出,HPV(人類乳突病毒)有非常多病毒型,且普遍存在環境之中,其中不少以感染皮膚引起「病毒疣」來表現。但是所謂的「菜花」的確是透過生殖器或肛門接觸傳染。顧文瑋醫師表示,HPV病毒不只會感染皮膚、傳染菜花,部分高致癌性病毒型更可能與子宮頸癌、肛門癌、咽喉癌有關。目前菜花的標準治療作法是針對病灶治療,如果病灶位置處於外側、面積不大,可以使用外用藥膏。如果感染部位較難接觸,或長在比較特殊的位置(例如尿道口)、體積較大數量較多,則建議以切除、電燒治療。

寒流2天帶走50人命!  國健署授「禦寒8招」防中風、急性心臟病發作

寒流2天帶走50人命! 國健署授「禦寒8招」防中風、急性心臟病發作

寒流持續發威,近日國內因天冷送醫者已逾300件之多 ,其中超過50人死亡。衛福部國健署提醒,若因工作緣故需早出晚歸者,或家中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史長者,應特別注意保暖措施。 國健署指出,民眾於低溫或溫差大的環境下,65歲以上長者或慢性病、三高患者應注意以下「8大要點」,以防急性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發作。

上班心好累!  日研究:主管難溝通  員工患「心理疾病」風險增加

上班心好累! 日研究:主管難溝通 員工患「心理疾病」風險增加

主管與員工間的關係反映了個人的健康程度?早前瑞典的研究顯示 ,與賞罰不公、武斷、不傾向體諒他人的主管共事,員工罹患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更大。《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指出,糟糕的管理者往往造成員工的巨大壓力,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壓力將使罹患心臟病風險將如「滾雪球」般逐步攀升。

減重最大迷思:為什麼一直復胖?想有易瘦體質,真正該做的不是「拒吃澱粉」

減重最大迷思:為什麼一直復胖?想有易瘦體質,真正該做的不是「拒吃澱粉」

如果持續超過1-2週缺乏攝取特定營養素,如醣類、蛋白質的飲食方式,身體將進入「節能模式」,代謝開始下降,反而使脂肪難以代謝、瘦身更加困難。不少人會採取168斷食,省略早餐或晚餐,難度比嚴重節簡單。無形中達到每日總熱量攝取下降的效果,體重減輕是可預期的。但仍要注意斷食後的食慾反撲、肌肉減少以及復胖問題,都會影響長期的體重控制。

工時長又亂卸妝  她重度「黑眼圈」老10歲!  黑眼圈愈來愈重怎麼辦?

工時長又亂卸妝 她重度「黑眼圈」老10歲! 黑眼圈愈來愈重怎麼辦?

黑眼圈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也顯得更沒精神,為何許多人都有黑眼圈問題?粹究醫美診所院長楊仕安醫師表示,眼睛四周皮膚薄弱,但匯聚著許多血管,皮下血流的顏色更容易顯示在眼皮下方。當熬夜、工作追劇用眼過度,或過敏體質導致眼周血液循環不佳時,就會產生明顯的熊貓眼。

割雙眼皮後吃麻辣鍋  她「後果慘烈」急送醫!  眼皮動刀前最該知道的事

割雙眼皮後吃麻辣鍋 她「後果慘烈」急送醫! 眼皮動刀前最該知道的事

從小是單眼皮,長大後只能選擇割雙眼皮嗎?粹究美學診所蔡昀達醫師表示,成長過程有許多因素會造成眼皮變化,讓原本內雙的眼皮變得明顯,如肌肉發育、神經與骨骼的協調性逐漸成熟,甚至嬰兒肥消退都是可能原因。這類族群的雙眼皮只是暫時「躲起來」,發育之後才有較明顯改變。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心理問題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一大威脅。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各地皆報告了更高比例的精神疾患問題;在台灣,2021年1-9月精神科求診人數突破130萬人,較去年增加3.2%、更較前年同期成長10%。然而,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成因仍然知之甚少。相關研究指出,共病性的早發性精神疾病,風險因素互有重疊、且症狀不一,這使得疾病走向、變得難以預測,癒後治療流程也相對棘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布一則研究報告,指出早發性精神問題,可能主要由3因素的結合所引起。

「ASMR」能助情緒穩定、緩解焦慮?  實驗發現:腦波被改變

「ASMR」能助情緒穩定、緩解焦慮? 實驗發現:腦波被改變

時常處於焦慮狀態嗎?刊載於《PLOS ONE》期刊中的研究顯示,近年風行的「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 自發性知覺神經反應 ),對焦慮者而言可能是一大福音。ASMR的概念於2010年被提出,通常指透過刺激五感,使顱內、頭皮、甚至四肢產生酥麻與愉悅感。如吹氣、按摩、呢喃等行為,皆可能觸發ASMR機制。

剛過30沒幾年  身上病痛一堆?  男人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剛過30沒幾年 身上病痛一堆? 男人該做哪些健康檢查?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願意自費健檢,以性別來看,女性較男性更有健康警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男性面臨的潛在健康風險增加,哈佛大學醫學指出,步入中年後的男性,應注意以下疾病風險,並考慮採取進階健康檢查。

慢跑鞋跟太厚傷膝蓋?  穿「極簡跑鞋」運動6個月  增強足部力量57%?

慢跑鞋跟太厚傷膝蓋? 穿「極簡跑鞋」運動6個月 增強足部力量57%?

一般認為,穿著過於簡陋且支撐性不足的鞋款進行運動,造成足部受傷的風險可能增加。但先前英國艾希特大學的研究指出,現代的跑步鞋設計著眼於「後足跟緩衝」,更厚的緩衝材料可能導致膝蓋負荷量增加、進而受傷。穿著簡陋的鞋子跑步,是否將使腿部造成嚴重傷害?《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顯示,在生活中穿著「極簡鞋類」(意指比傳統鞋款更輕、更寬、鞋底更薄、柔順度更低,彎曲幅度更小的鞋款)運動,可能與更強的足部力量有關,並降低拇指外翻、爪狀趾、錘狀趾等足部畸形症狀。

巴戈胰臟癌辭世:胰臟癌為何難早期篩檢?  4症狀是胰臟警訊

巴戈胰臟癌辭世:胰臟癌為何難早期篩檢? 4症狀是胰臟警訊

知名藝人、主持人巴戈傳出因罹患胰臟癌逝世享壽68歲。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死亡率中排名第七位,主要風險因子為吸菸、喝酒、肥胖及糖尿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以死亡確診人數比而言,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胰臟癌5年存活率普遍約僅1%-5%,是預後甚不理想的癌症。

【專家問答集】帕金森氏症的症狀與治療方式?  做什麼運動最好?  開關現象變明顯該怎麼辦?

【專家問答集】帕金森氏症的症狀與治療方式? 做什麼運動最好? 開關現象變明顯該怎麼辦?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典型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帕金森氏症好發年齡約在55歲至60歲之間,65歲以上盛行率約佔1%,80歲以上盛行率為3-4%。一般而言,帕金森氏症與其他老年退化性疾病最大的差異,一是動作系統會受影響,表現出顫抖、動作遲緩、撲克臉等外顯症狀,二是主要好發時間介於55-65歲,年齡尚未到非常老年的階段。

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

從骨鬆、糖尿病到AI都精通,才華橫溢真性情/洪暐傑醫師專訪

從骨鬆、糖尿病到AI都精通,才華橫溢真性情/洪暐傑醫師專訪

洪暐傑醫師,短短幾句淺顯易懂的比喻,就讓在場來賓們如醍醐灌頂,主持人也跟著點頭稱道。接起電話時,他總能與記者侃侃而談,絲毫沒有名星醫師的架子,而是一如既往的幽默風趣;以及總在言談間不經意流露的真性情。

「熱量限制」更長壽:幫助胸腺製造T細胞、減少發炎體作怪

「熱量限制」更長壽:幫助胸腺製造T細胞、減少發炎體作怪

科學家在過去數十年間,針對蒼蠅、老鼠的大量動物實驗中發現,限制熱量攝取有助於延長生物體的壽命。不過,人體是否能夠因此得到相同益處,仍無大型實驗數據能夠直接證明。耶魯大學研究團隊宣稱,限制熱量影響了一種與延長健康壽命有關的蛋白質「PLA2G7」,確實能夠減少慢性發炎,也增加了T細胞的數量。

【專家問答集】大腸癌症狀及高風險群?  吃哪些食物能預防?  發現息肉就是癌症嗎?

【專家問答集】大腸癌症狀及高風險群? 吃哪些食物能預防? 發現息肉就是癌症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增強心肺功能  遠離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  每分鐘「走路」幾步才夠?

增強心肺功能 遠離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 每分鐘「走路」幾步才夠?

心血管疾病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流行病之一,加上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普遍不佳,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運動」被視為預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徑之一,早在1960年代的研究中,即有證據顯示運動與心臟健康有顯著關聯。

晚睡心臟易出事?  8萬人分析研究  10點前睡心血管風險降24%

晚睡心臟易出事? 8萬人分析研究 10點前睡心血管風險降24%

生活作息是否正常,往往是健康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載的研究顯示,較早的睡眠時間與較低的心臟病風險有顯著關聯。該研究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的88,026位受試者資料,平均年齡為61歲左右、年齡區間為43-79歲,其中58%為女性。測試方式是用腕帶式感測器在7天內蒐集受試者睡眠開始與結束時間,並引領受試者完成健康與身體狀況評估調查。

慢性發炎與肥胖、癌症有關! 哈佛:多吃5種「天然食物」抗發炎

慢性發炎與肥胖、癌症有關! 哈佛:多吃5種「天然食物」抗發炎

體內產生「慢性發炎」症狀,要當心老化、肥胖甚至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慢性發炎症狀是現代人面臨最普遍的健康風險,與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該如何減少體內「慢性發炎」問題?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營養部主任Kathy McManus表示,如穀物、堅果、瘦蛋白(lean protein)與橄欖油等「地中海類型」飲食,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發炎指數。另外,「植物性飲食」中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能對抗氧化過程產生的自由基,亦對減少發炎症狀有所助益。

硝酸鹽致癌迷思! 深綠色蔬菜含量高  吃對可降3成心血管風險?

硝酸鹽致癌迷思! 深綠色蔬菜含量高 吃對可降3成心血管風險?

硝酸鹽為氮與氧組成的化合物,是植物的必須營養素,普遍存在於蔬菜(芹菜、萵苣、波菜)與經細菌作用後會轉化成「亞硝酸鹽」。在特定條件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將攝取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定義為對人類「可能致癌」(2A)。不過,硝酸鹽的用途廣泛,有機硝酸鹽更有血管擴張作用,可改善心臟的血氧供應量,是常見的心絞痛預防藥物的主要成份。而硝酸鹽存在於食物中,經由人體攝取後是否真會導致癌症?

幾歲前「凍卵」最適合?  年齡愈大卵子愈差?  還要檢查「卵巢庫存量」?

幾歲前「凍卵」最適合? 年齡愈大卵子愈差? 還要檢查「卵巢庫存量」?

晚婚族逐年增加,生育年齡提高也使更多女性興起「凍卵」念頭。凍卵是否適合所有女性,又有何條件限制?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說明,適合凍卵的女性可歸類如下:未來有生育計劃的罹癌女性、沒有子宮的女性、先生患有無精症、家族有卵巢早衰或自體免疫疾病、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30歲以上暫時無生育計劃,但未來不排除生育的女性。

「念珠菌」感染讓女性崩潰!  如何治療與清潔?  醫揭3點改善私處菌叢

「念珠菌」感染讓女性崩潰! 如何治療與清潔? 醫揭3點改善私處菌叢

「念珠菌」是造成女性私密處感染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不少女性更深受反覆感染所苦。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說明,女性常見的陰道感染,可分念珠菌、細菌、滴蟲三種,其中又以前兩種病菌,反覆發作的狀況最多。念珠菌是一種真菌類的感染,容易在免疫力較差時發作,比如作息不正常、喝水太少、懷孕、使用抗生素、衛生習慣不佳、潮濕悶熱的環境(比如穿著不透氣牛仔褲或褲襪)、性生活未全程注意清潔等原因。

林崑海頭頸癌逝世!  頭頸癌為何一半確診已晚期?  哪些風險因子與症狀最危險?

林崑海頭頸癌逝世! 頭頸癌為何一半確診已晚期? 哪些風險因子與症狀最危險?

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傳出因頭頸癌逝世。國內頭頸癌患者往往疏於早期檢查,導致延誤治療、錯失黃金時間。最新公佈的十大癌症中,口腔癌(含口咽、下咽)高居第5位,與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劉耿僚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說明,頭頸癌最主要風險因子仍是菸、酒、檳榔。長期蛀牙未治療或配戴不合適假牙,可能導致病毒感染或口腔黏膜長期摩擦造成癌變。此外,牙周病引起的慢性發炎,也會增加口腔癌風險。

後遺症研究曝光:感染新冠病毒1年後  不只心臟衰竭增72%?

後遺症研究曝光:感染新冠病毒1年後 不只心臟衰竭增72%?

COVID-19大流至今,病毒株不斷變異至今,儘管最新的Omicorn變異株被認為逐漸走向輕症化與流感化,但最新的研究報告警告人們,確診COVID-19的後遺症可能持續長達一年之久,更可能對心血管造成深遠傷害。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報導指出,在疫情大流期初期就已發現,重症感染會破壞患者的心臟血管健康,引起血栓、發炎、心律不整甚至心臟衰竭。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攝取營養可改善?避開6地雷食物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攝取營養可改善?避開6地雷食物

火燒心通常發生在飯後,病患主觀感覺在胸骨後方有灼熱感。食物逆流則是病患少量胃內食物合併酸性物質,向上跑到嘴內或咽下部。其他可能症狀,尚包括吞嚥困難、胸痛、胃灼熱感、咽喉異物感(globus sensation)或吞嚥疼痛(odynophagia);少見的是甚至可能會造成慢性咳嗽及喘鳴(wheezing)。

情人節前後「身心科」看診暴增?  醫師:太想脫單壓力、憂鬱齊上身

情人節前後「身心科」看診暴增? 醫師:太想脫單壓力、憂鬱齊上身

農曆年過後,緊接著就是214西洋情人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醫師陳怡如表示,因感情問題的求診者不在少數,多因自身情緒或維繫情感關係所產生困擾、壓力等,導致出現情緒障礙而求助於身心門診。陳怡如醫師表示,在過往諮商與治療過的個案中,特別在節日前後,因感情問題求診,主要可歸類四大族群:一是想脫單卻長期單身者。二是因迷戀而過分放大對方優點者、三是夫妻長期不合導致感情觸礁、四是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

核食含輻射傷身、引發癌症?  毒理專家:多吃「抗氧化」蔬果助DNA修復

核食含輻射傷身、引發癌症? 毒理專家:多吃「抗氧化」蔬果助DNA修復

台灣正式宣佈開放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引發民眾關注核食安全議題。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指出,福島食品進口最需要注意的檢驗項目是碘131、銫-134、銫-137。11年前發生福島核災時,當地食品驗出的碘、銫大量超標,因此制定了針對特定區域的進口管理辦法。

Omicron可活8天!  拿包裹、住旅館感染風險高?  招名威分析「解封條件」

Omicron可活8天! 拿包裹、住旅館感染風險高? 招名威分析「解封條件」

台灣傳出物流公司人員確診,引起民眾擔憂物流、包裹表面可能殘留Omicron病毒甚至造成傳染。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受訪表示,病毒確實可能存活在物品表面,但病毒「殘留量」才是影響傳染風險的重點,除非確診的物流人員對著包裹打噴嚏、咳嗽留下大量飛沫,一般情況的風險並不高。

飲食決定壽命?  研究:多吃3食物預期壽命增10年  愈年輕開始吃愈好

飲食決定壽命? 研究:多吃3食物預期壽命增10年 愈年輕開始吃愈好

飲食是維持健康的基礎,全球飲食風險預估造成每年11萬人死亡以及2.55億失能調整生命年。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延長壽命?近期刊登於《PLOS Medicine》的統合研究顯示,年輕人透過飲食調整,可能有助延長預期壽命約10年時間,且對60歲以上長者同樣具顯著效果。來自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現有文獻進行統合分析,並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開發統計模型,希望釐清飲食型態對預期壽命的影響估計。該模型現今作為公開可用的在線工具,名稱為「Food4HealthyLife」。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引爆「雙疫情」?  專家憂防疫放寬反降疫苗施打率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引爆「雙疫情」? 專家憂防疫放寬反降疫苗施打率

因全球傾力防堵新冠病毒,各國民眾的防疫觀念也普遍提升,季節性流感在去年並未造成大規模傳染及死亡。不過,去年底各國陸續啟動解封政策,卻同時面臨Omicron變異株與流感高峰季。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ECDC) 在本月報告宣稱,自2021年12月中旬以來,流感病毒在歐洲的傳播速度高於預期。

別再誤會白飯!中醫師:吃對提升血液循環身體強壯  6種人更要天天吃

別再誤會白飯!中醫師:吃對提升血液循環身體強壯 6種人更要天天吃

近年來低碳、減醣飲食盛行,許多人為了減重敬「碳水化合物」而遠之,將白飯視為讓體重上升的元兇。事實上,白飯具有各種健康益處,李琪中醫師受訪表示,白飯味甘、性微涼,具有補益脾胃、益氣生津的效果,最大的好處是容易消化,較不會造成腸胃負擔。

你是哪種「眩暈」體質?  氣血虛、代謝差、火氣大  中醫師教正確調養方式

你是哪種「眩暈」體質? 氣血虛、代謝差、火氣大 中醫師教正確調養方式

經常頭暈目眩,與長期體質失調有關?李琪中醫師受訪表示,容易眩暈有主要三種體質類型,第一類人屬於「氣血不足」,身體太虛,腦袋血流量不足而出現頭暈現象。第二類人是「水液代謝不好」,造成過多水液滯留在體內,也會引起眩暈。第三類人則是「火氣太大」,容易動怒、壓力大、緊繃。

超前世界!中研院開發首款Omicron株mRNA疫苗 多次注射有望產生「廣效抗體」

超前世界!中研院開發首款Omicron株mRNA疫苗 多次注射有望產生「廣效抗體」

2021月十二月即開始進行針對Omincron變異株的疫苗開發計畫,並在一星期內完成疫苗生產,其中一款混合Delta株與Omicron的疫苗施打於第一次施打疫苗的老鼠身上,發現對Omicron的中和效體濃度多出近37倍。

急性心肌梗塞逾6成到院前不治,醫揭搶命法則「胸痛、冒冷汗」快就醫

急性心肌梗塞逾6成到院前不治,醫揭搶命法則「胸痛、冒冷汗」快就醫

知名導演明金城傳出心肌梗塞猝逝,正值51歲壯年令外界震驚惋惜。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麒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極高,有研究統計發現,約6成以上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前已宣告不治,有危險因子平時應注意定期健康檢查。

睡眠不足有解?冥想10分鐘等於多睡40分  3動作遠離精神萎靡

睡眠不足有解?冥想10分鐘等於多睡40分 3動作遠離精神萎靡

上班壓力過大無處宣洩?當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失眠!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的民調指出,全國有近25%人口有睡眠困擾、約50萬人在過去一週產生「嚴重睡眠問題」。若工作時容易無精打采,「冥想」可能是提振精神的解答之一。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一份研究指出,若平時睡眠時間不足、或罹患長期睡眠問題,透過「冥想」可以緩解一定程度的疲憊感。

太晚吃飯易得糖尿病?  恐與「褪黑激素」有關  這些人睡前2小時勿進食

太晚吃飯易得糖尿病? 恐與「褪黑激素」有關 這些人睡前2小時勿進食

上班族平時工作忙碌、總是在夜深後才吃晚飯,恐將增加「糖尿病」風險!西班牙莫夕亞大學與美國麻州總醫院的聯合研究指出,在睡前2.5小時前進食者,可能使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上升,原因可能與影響人體生理時鐘規律的「褪黑激素」有關。

男性更該練瑜珈!  專家:對心理健康有3大好處  還能改善床上表現

男性更該練瑜珈! 專家:對心理健康有3大好處 還能改善床上表現

瑜珈運動在女性族群廣受歡迎,其實瑜珈對身心靈的益處並不侷限於性別。美國精神科醫師Margot O'Donnell指出,男性也能透過瑜珈改善心理健康。O'Donnell表示,近年來尋求治療憂鬱症、焦慮症與物質成癮的男性比例正在增加,而瑜珈練習對於養成健康的心裡習慣具有一定幫助,如增強責任感、提升專注力、決策更加果斷等等。

真有「吃不胖」體質?  醫師分析「熱量吸收」3大真相:別被網美假象欺騙

真有「吃不胖」體質? 醫師分析「熱量吸收」3大真相:別被網美假象欺騙

想減肥又不願意改變飲食習慣者大有人在,許多人紛紛追求養成「吃不胖」體質的方法,但真的有所謂「吃不胖」體質嗎?腎臟專科王介立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怎麼吃都不會變胖」的現象有三種可能性,醫學上會注意評估是否為「異常變瘦」。第一種是「熱量不被腸道吸收」,可能是各種消化不良之腸症造成。第二種是「消耗熱能增加」在疾病層面可能是發炎、癌症或甲狀腺亢進問題。第三種是「熱量直接從人體流失」,與糖尿病、蛋白流失腸病變有關。

運動提升記憶力減少失智  1天練10分鐘就有效?  專家推2動作活化大腦

運動提升記憶力減少失智 1天練10分鐘就有效? 專家推2動作活化大腦

運動能對身體帶來各種益處,包括改善肥胖與心血管疾病。近年關於運動對大腦與心理健康的影響,亦成為眾多科學家研究的主題之一。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博士Vernon Williams博士即指出,運動可增加大腦中化學物質的濃度,有助於提升記憶力、並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減肥不難  細嚼慢嚥就能瘦身?  研究:口腔刺激增加「攝食產熱效應」

減肥不難 細嚼慢嚥就能瘦身? 研究:口腔刺激增加「攝食產熱效應」

在用餐時「細嚼慢嚥」,普遍認為有益於腸道蠕動,進而防止肥胖、體重增加。過去的研究指出,咀嚼過程有助食物代謝、並增加熱量消耗與「攝食產熱效應」(DIT)有關係。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發表一則研究,提供細嚼慢嚥與攝食產熱效應之間的因果關係。

「暴烈性頭痛」是腦出血前兆!  醫揭7大症狀:死亡率破3成

「暴烈性頭痛」是腦出血前兆! 醫揭7大症狀:死亡率破3成

只是頭痛不舒服,也可能是「腦出血」前兆?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鍾宜君醫師受訪表示,腦出血可分為創傷性腦出血與自發性腦出血。創傷性腦出血通常是車禍、外傷造成,自發性腦出血則與高血壓最相關。腦出血死亡率可能達30%以上,只要自覺不適就應盡快就醫檢查。

昏厥只是灌流不足  還是腦瘤作怪?  醫揭昏厥、暈眩、昏迷最大差異

昏厥只是灌流不足 還是腦瘤作怪? 醫揭昏厥、暈眩、昏迷最大差異

突然「暈倒」有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鍾宜君醫師解釋,昏厥的可能原因眾多,第一,心源性問題造成的昏厥,例如心律不整、心臟疾病。第二,神經性疾病導致「迷走神經」不穩定或是姿勢性低血壓而造成昏厥。 第三,癲癇,有些患者是因癲癇發作而產生抽搐、昏厥。第四,腸胃炎、腸胃出血使體力虛弱與血壓過低,也可能引起短暫昏厥。第五,感染問題。

吃營養品、維它命補充營養不足?  腎臟科醫師揭真相:吃魚油不能取代吃海產

吃營養品、維它命補充營養不足? 腎臟科醫師揭真相:吃魚油不能取代吃海產

擔心水果太甜、糖份太高,改吃補充營養素的「綜合維它命」就好?腎臟專科王介立醫師發文表示,「不要吃水果,吃綜合維它命就好」的說法,是將水果看成單純「果糖」加上「數種維它命」的組成。然而,原型食物的營養組成相對複雜,恐有營養品不可取代的作用。

恐非上天禮物!  Omicron重症與死亡率嚴重低估  研究稱住院率比Delta高75%

恐非上天禮物! Omicron重症與死亡率嚴重低估 研究稱住院率比Delta高75%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刊登的報告,反轉了Omicron傳播力強而毒性弱的看法。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美國麻州總醫院的共同研究指出,與Delta變體相比,Omicron病毒在南非地區的傳播速度確實有所下降,重症與死亡人口也比先前的疫情大流行時來得更少。但是,這並非因為Omicron的感染力比起Delta較衰弱。相反地,先前大規模的Delta病毒感染,導致南非人口普遍具有一定免疫力,得以抵擋Omicron病毒的大舉入侵。

打疫苗追不上Omicron傳染速度?  專家:各國政策不一  疫情恐持續數十年

打疫苗追不上Omicron傳染速度? 專家:各國政策不一 疫情恐持續數十年

Omicron病毒強大傳染力前所未見,現世7週就讓全球再次陷入新一波大流行疫情。感染Omicron人數最多地區如英國,在1月時每日確診人口更突破16萬人。儘管WHO與相關衛生機構宣稱, Omicron病毒的出現可能預示著全球大流行的結束,權威科學期刊《Nature》卻指出,全球疫情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打肉毒不只變年輕  連心情都會變好?  研究:降低憂慮焦慮風險72%

打肉毒不只變年輕 連心情都會變好? 研究:降低憂慮焦慮風險72%

肉毒桿菌是源於細菌毒素的藥物,常見用於緩解皺紋、治療狐臭;亦可減緩抽筋症狀、脫水及偏頭痛,用途十分廣泛,也是醫美微整型最常見的治療選項之一。刊載於《Scientific Reports》的新研究指出,在身體當中的「4個部位」施打肉毒桿菌,可能與減緩憂慮情緒有關。

飲食決定身體保護力!研究:多吃「植物性飲食」  Covid-19中重症風險降41%

飲食決定身體保護力!研究:多吃「植物性飲食」 Covid-19中重症風險降41%

Omicron變異株大流行造成全球確診個案急速增加,即便施打疫苗也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美國加州索薩利托市非營利性預防醫學研究所創辦人Dean Ornish醫師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發表於《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Health》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影響感染Omicron的嚴重度。

高雄防疫旅館「同樓層確診」急清空!本土現首例中重度個案,咳嗽、喉嚨症狀最常見

高雄防疫旅館「同樓層確診」急清空!本土現首例中重度個案,咳嗽、喉嚨症狀最常見

從2022年1月1日以來本土新增的516例個案,0-9歲個案數有所增加,排名已在第四位。絕大多數確診為20-40多歲國人,女性較男性稍多。今天也新增首例中重度本土個案,為70多歲亞東醫院女病患,未接種疫苗且有多重慢性病史,有中度肺炎情況,現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監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