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22

營養成分高達「7種以上」!  研究指用「酪梨」取代奶油、加工肉  心血管風險最多降31%

營養成分「至少7種」! 研究指用「酪梨」取代奶油、加工肉 心血管風險最多降31%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人口死亡原因之一,估計每年奪去近1790萬人的生命。不過,民眾仍可透過改變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威脅。《美國心臟協會》(AHA)即建議,飲食上可用「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取代生活中常見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

閱讀更多 »
行動力影響死亡率?  爸媽走路慢又小碎步  當心帕金森氏症?

行動力影響死亡率? 爸媽走路慢又小碎步 當心帕金森氏症?

「要活就要動」是真的!恆新復健科診所史考特醫師(王思恆)說明,一個人的行動能力,與「個人健康」和「壽命長短」息息相關。過去的研究指出,長期住院臥床不起的病患,死亡率比起能正常行走的住院患者達6倍之多;步態緩慢的老年人,心血管死亡率也是步態較快者的3倍之高。

閱讀更多 »
OMICRON「5大類流感症狀」勿輕忽!  重症醫籲「4族群」要快篩

OMICRON「5大類流感症狀」勿輕忽! 重症醫籲「4族群」要快篩

本土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3月27日至4月9日期間已累積4,270人確診。不過,施打疫苗後的患者大多為「輕症」,導致確診病毒與感冒症狀難以分辨,民眾更對何時需要「快篩」感到無所適從。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當中,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頭痛以及疲倦等等。

閱讀更多 »
防疫戰略已變!  醫師:自然感染上升  有助群體免疫與抗體維持

防疫戰略已變! 醫師:自然感染上升 有助群體免疫與抗體維持

新冠病毒本土個案連兩日突破380起,疫情將大規模爆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傳染防治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醫師受訪時表示,現今疫情態勢與去年不同,去年的Delta株重症率、死亡率皆高,而如今Omicron約99.79%感染者屬於輕症及無症狀,防疫策略亦須相應改變。黃高彬醫師指出,台灣目前確診人數約2.5萬人,而接種第三劑疫苗人口比例約51%,等於仍有半數人口沒有足夠保護力,2個人就有1個面臨高感染風險。必須考慮如何在感染人數上升、維持足夠醫療量能之下,逐漸朝正常生活前進。

閱讀更多 »
1/4人口有脂肪肝!  愛吃「2種食物」最容易肝包油

1/4人口有脂肪肝! 愛吃「2種食物」最容易肝包油

109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有1萬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則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肝臟相關病變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是不容忽視的沉默殺手,其相關死因序位及發生率都在前幾名,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閱讀更多 »
一天要攝取多少水分? 茶飲咖啡能取代開水嗎? 4大正確飲水方式要學會

一天要攝取多少水分? 茶飲咖啡能取代開水嗎? 4大正確飲水方式要學會

平時水喝太少要注意!現代人工作普遍忙碌,容易忽略飲水的重要性。《歐洲心臟病協會》刊載的研究更證實,平時喝水太少恐增加血清中的鈉離子濃度,使心臟衰竭風險倍增39%。為改善上班族普遍飲水不足的現況,衛福部國健署提出「4大正確飲水方式」,鼓勵民眾多喝開水以維持身體健康。

閱讀更多 »
WHO「這決策」讓疫情持續炎上?   權威期刊直批:反應永遠「慢半拍」

WHO確定「空氣傳播」為染疫主要途徑 權威期刊直言:反應「慢半拍」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近日修改新冠肺炎傳播指南 ,確認新冠病毒不僅透過咳嗽、打噴嚏、說話或唱歌造成「飛沫傳播」,「空氣傳播」(氣溶膠感染)亦為主要傳播途徑之一。雖然不少科學家早於2020指出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卻遲遲不被世衛組織所承認。權威期刊《自然》(Nature)撰文指稱,當時WHO堅持認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而空氣中的病毒最終將「落於地面」,因此只要維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就不會被病毒感染。

閱讀更多 »
6千人數據分析:睡眠障礙害心臟病暴增3倍!5招逆轉睡眠問題

6千人數據分析:睡眠障礙害心臟病暴增3倍!5招逆轉睡眠問題

睡眠不足、睡眠品質不佳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因子之一,成年人如果有睡眠健康問題,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心臟病風險增加,甚至會升高晚年各種慢性疾病機率以及增加早逝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未必只有「失眠」或者「睡眠不足」才是睡眠問題。新的研究宣稱,當發生超過一個以上的睡眠問題時,心臟病風險可增加54%至141%之多。

閱讀更多 »
血管太油如劇毒?  研究:高血脂恐殺死細胞、惡化各種慢性病!

血管太油如劇毒? 研究:高血脂恐殺死細胞、惡化各種慢性病!

高血脂、高血糖與高血壓並稱「三高」,在擁有「亞洲最胖體質」的台灣人身上尤其常見。普遍而言,大眾較為重視量測血壓與血糖,而血脂檢查因需要抽血與儀器分析,往往容易被國人所忽略。其實,高血脂不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載的文章更指出,各種慢性病如果合併有血脂問題,恐加速體內健康細胞凋亡,使疾病更難得到良好治療。

閱讀更多 »
叫爸媽看!  研究:孩童時代肥胖  成年後心血管疾病及早死率升高

叫爸媽看! 研究:孩童時代肥胖 成年後心血管疾病及早死率升高

隨著飲食精緻化、3C產品的興盛,不少孩童從未運動、平時更是智慧型手機不離身,使其暴露於過度肥胖、體態異常的風險倍增。《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所刊登的研究報告宣稱,兒童時期的心血管事件與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呈現高度關聯,且可能增加成年死亡率;呼籲家長切莫輕忽子女的肥胖問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