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皮蛇神經痛比生產還痛! 4種人得帶狀疱疹風險超高! 醫:快去打疫苗
又稱作「皮蛇」的帶狀疱疹,雖然致命風險不高,但疱疹後神經痛後遺症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是醫師眼中「最可怕」的感染疾病之一。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成人一生中至少三分之一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50歲後發生率更是陡然上升,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帶狀疱疹需要更多預防重視。
又稱作「皮蛇」的帶狀疱疹,雖然致命風險不高,但疱疹後神經痛後遺症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是醫師眼中「最可怕」的感染疾病之一。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成人一生中至少三分之一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50歲後發生率更是陡然上升,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帶狀疱疹需要更多預防重視。
新冠病毒仍持續肆虐,且近期又有猴痘病毒入侵本土。雖然民眾的防疫意識紛紛抬頭,各種防疫產品也因應而生,但防疫產品若挑錯,不僅沒有抗疫的效果,還會使身體蒙受傷害。究竟防疫產品該如何正確選購,才能因應層出不窮的病毒?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劉技謀博士表示,選購防疫用品時,應以「溫和」、「安全」、「有效」3大特點作為優先考量。
攝護腺癌是男性十大癌症第5名,一旦確診攝護腺癌,「男性雄風」恐不保?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受訪表示,惡性的攝護腺腫瘤會侵犯周邊的「性神經」,確實有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不過並非男性「雄風不再」的唯一主因。蔡樹衛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患者多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已有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伴隨這些疾病而來的血管病變,可能導致充血能力變差與神經病變,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此外,隨著年紀漸長,男性荷爾蒙降低也可能是性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知名兩性作家H自曝罹患「攝護腺癌」,因年僅49歲即患攝護腺癌三期,發生年齡相對年輕,是否意味腫瘤惡性程度也有較高的疑慮?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接受專訪表示,一般而言,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而越年輕發生攝護腺癌,惡性度較高的機率確實有其可能性。
女性出現「泌尿道疾病」,往往羞於開口甚至不敢就醫,最後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影響生活?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文正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35歲女性,每天跑廁所多達40-50次,包括半夜起床上廁所十餘次,甚至與先生「親熱」時也會出現尿意。
中元普渡是臺灣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各家戶皆會準備三牲四果、零食飲料來敬奉祖先及好兄弟們。不過,面對五花八門的食材種類,該如何挑選供品,才能拜的有誠意又能兼顧腸胃健康?聯安診所徐景宜營養師建議,民眾在採購供品時可以謹記以下5大採買重點:包裝完整、標示清楚、優良認證、觀色聞味、適量購買。
生活中突遇「急性腦中風」,只要及早就醫仍能恢復良好?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柯麗櫻醫師表示,日前曾收治一名66歲婦女,幫忙大樓管理員代班時中風昏倒,經緊急送醫搶救,院方診斷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並立即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術後1小時意識恢復後,該婦女在3天內就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也能下床走路。
各種新興治療武器中,儲存自身幹細胞可應用於更新及修復各個組織及器官,全球也有許多抗癌、抑癌的成功案例,凍存健康的幹細胞,將健康的幹細胞回輸身體,可以平衡清除體內病變細胞,並更新衰老損傷的細胞。成人周邊血幹細胞的萃取,雖然沒有年齡限制,但年紀越大儲存的周邊血幹細胞品質相對越差、數量也越少,及早儲存健康幹細胞是較佳的方式。
目前台灣生育率普遍低落,與男性伴侶參與度的不足有關?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接受專訪指出,今年一月起政策將男性陪產假由5日增至7日,但與先進國家的平均14日陪產假而言,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另外,自今年6月以來,陪產假僅有1,975位男性申請,足見男性族群參與生育的意願仍屬消極。
男性有「包皮過長」問題,欲採取手術或許不必再擔心恢復期長、傷口腫大等困擾。樂生療養院泌尿科顏大為醫師表示,診間一男性患者因包皮過長而煩惱許久,雖然想在暑假期間割包皮,但同學間流傳術後疼痛的經驗,使其遲遲不敢付諸行動。直最近生殖器總是飄散濃烈的尿騷味,才讓他下定決心到泌尿科諮詢。
8月8日為一年一度的父親節,除了與家人團聚表達感謝外,關心爸爸的健康更為重要。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建議,顧好爸爸的身體健康可從「心肺」、「肝膽腸胃」、「泌尿」、「功能醫學」4大面向檢視起。
近年公衛議題延燒,環境中充斥各種病菌,對保護力尚未發育完整的兒童形成潛在危機。高敏敏營養師表示,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勤洗手等基本功,家長們更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均衡、多吃原型食物以增加保護力。如果孩子經常挑食、吃不夠或希望多補營養,可選用營養補充品為孩子的良好體質打底。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近12%,因洗腎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而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為何呈現逐年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受訪表示,因為先天腎臟病而需洗腎的比例相對穩定,洗腎人數增加主要仍與「四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共病症有關。
男性無明顯肥胖、乳房卻異常突出,竟是罹患「女乳症」的前兆?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文宏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27歲男性患者,從近百公斤瘦身至75公斤左右,胸部卻沒有跟著「消風」,無奈求助醫師診斷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男性女乳症」,經顯微抽脂與手術後才有明顯改善。
女性出現不孕或懷孕困難情況,與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有關?宏其婦幼醫院不孕症專科主治醫師林欣達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一良性的子宮內膜疾病,女性月事來臨時經血不正常逆行至子宮壁、骨盆腔、卵巢,甚至於膀胱與肺部所致。另外,經血亦可能透過血管或淋巴管移行至身體各器官。
頭頸癌泛指原發於頭頸部的癌症,如口腔癌、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因多數患者確診時為晚期,並且伴隨著高機率的復發與轉移,名列台灣男性癌症死因第四。據研究,局部復發或轉移是造成頭頸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患者約有20%復發率,而晚期患者復發率甚至高達50%。
台灣頭頸癌發生率遠高於許多國家,更是我國中壯年男性的健康殺手。據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頭頸癌發生率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名;死亡率為男性第四名,且近5年來,新發生人數不斷上升,每年有近萬人確診。朱本元理事長指出,相較於其他癌症,在免疫療法出現前,頭頸癌已有十年未有新藥、治療受限;直到去年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將免疫療法列入晚期頭頸癌優先建議治療,然因我國健保尚未接軌國際,使許多患者可能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用。
自台灣出現首例猴痘案例,使不少民眾人心惶惶。究竟什麼是猴痘?能夠預防猴痘的營養素有哪些?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猴痘首見於猴類群體當中,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人畜共通疾病,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外顯症狀是皮膚有異常扁平或隆起,合併發燒、畏寒、出汗、全身痠痛、疲倦等症狀,持續時間約為2-3週。
隨著民俗月的到來,有一女性向醫師反應連日遇到「靈異現象」,經常睡醒了卻動不了、甚至覺得床邊有人盯著自己看。這是否為民間俗稱的「鬼壓床」?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澄清,該患者遇到的狀況可能是「睡眠癱瘓症」,呼籲民眾不必過度驚慌,可事先透過睡眠醫學門診協助以釐清相關症狀。